我眼中的打车软件

2014年底,随着百度牵手Ubar,自此,BAT三大企业,均进入打车软件,随之而来的便是,平息依旧的烧钱行为,而这次的烧钱行为,相较于其他几次,这次明显低调许多,除了打车软件的用户在使用软件或收到推送的送券消息外,并没有相关新闻的出现和话题的讨论,显然这次低调了许多。

回想2013年出现打车软件,到如今,已经过了一年多,打车软件从最开始的被视为市场的搅局者,不被接纳,到如今,用户原本可以接受等15-20分钟的等车时间,到如今的等待3分钟都先慢,打车软件正如被互联网改变的其他行业一样,改变了用户习惯。尽管现在还没有改变出租车行业中不合理,作为打车软件的运营企业,依旧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的商业模式,革命道路还没有完成,但在积累用户和改变用户习惯方面,已经很成功了。

在2013年,打车软件刚推出时,我是比较抵触和不看好的。主要是存在几个方面。

1、出租车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属于公共资源,不像其他行业,受到了政府的监管和控制,政府的态度决定着未来打车软件能否活下去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初期,政府尽管没有明确表示禁止,但表示出了不支持的态度。

2、在某些地方,确实存在出租车不打表乱收费、拒载等情况,但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资源配置的不足和监管缺失导致的。而打车软件并没有提出解决办法,来解决此事。

3、上海本身良好的出租车环境被打破。作为全国出租车行业最好的上海,几乎没有不打表乱收费、拒载等情况,因此,打车软件的出现,会不会导致司机“挑肥拣瘦”,让原本较好的上海出租车环境遭到破坏。

我态度有所改变是在2013年年底,那时我休假会老家过年,老家在山东属于算发达的县城,回家后由于家里没车,因此每次出门,都需要打车,但所在的小区距离县城中心较远,很少有出租车路过,因此,我迫不得已,下了一款打车软件,在打车软件的帮助下,我很快的就打到了车。

这时我才发现,我之所以之前对打车软件不看好,主要是因为我不在它所需要解决的痛点环境中,我在上海,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地铁或开车,打车的次数也比较少,加之公司处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路过的出租车较多,因此很容易打车。因此,我之前,并不是打车软件所说的核心用户,只是作为一个看客,发表了一些观点。

后来,体验了几次后,在和出租车司机在打车软件的态度上进行了聊天沟通后,我发现了我思考问题的片面性,在进行了重新了解后,我得出了一下的结论。

1、服务的执行者和服务的需求者都是服务的受益者。作为服务执行者的出租车司机,所需要的是能够在同等时间下,能够拉到更多的客人,减少空乘率;作为服务的需求者,所需要的能够更快的等到出租车,送我到达目的地。打车软件所提供的服务,便是嫁接服务执行者与需求者之间的桥梁,通过打车软件,出租车司机,可以更方便的获得乘客的叫车需求,借助打车软件,乘客可以方便的通知到更多的出租车司机,有叫车需求的存在。而这正是打车软件所要解决的痛点。

2、服务的执行者有更多的自主权。由于出租车司机每天在外面跑,尽管有电调系统的存在,但对出租车司机的绝对控制权不足,因此出租车司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乘客需要,进行路线选择和乘客选择。即便是出租车公司禁止使用打车软件,出租车司机也会在第一条的作用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打车软件,进行乘客的获得。

3、政府的默认。尽管出租车属于公共服务,但对于政府来讲,打车服务,是为了弥补其他公共交通的不足,更好的为市民提供服务,政府并不会对出租车司机规定乘客的获得渠道,而打车软件,解决了市民出行打车难的问题,对出租车资源进行了需求再分配,增加了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水平,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是可以进行的,但由于需求的再分配,自然而然的会牵扯到不公平的存在,用打车软件的人多了,出租车司机会更倾向于选择使用打车软件的,而对于在路边扬召的人增加了打车的难度,而在路边选择扬召的是属于年龄偏大的中老年居多,因此,政府尽管表示支持,但只能默许着打车软件的存在。

4、出租车公司的默认。出租车公司的态度,曾经一度被媒体大众进行过分的解读,认为他们是反对的,当然了,有些出租车公司也发表过一些不痛不痒的声明,反对过打车软件。但就我看来,出租车公司,实际上也是默认的。通过打车软件,出租车公司,只是借助电调系统无法实现对出租车的调配,但这并不会影响到核心的利益,电调费用出租车依旧会需要缴纳,出租车司机借助打车软件,提高了收入,对出租车公司也是有利的,但由于出租车公司,担心未来会失去更多的对出租车司机的控制,从而触及到出租车公司的核心利益,因此出租车公司前期只是会默默支持,那些发表的不痛不痒的声明,更多的是在高速出租车司机,公司对你们是有控制权的。

当然,尽管有利好和默认的存在,但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出租车公司,还是政府,都在仔细的观察着由打车软件所带来的出租车行业的变动,毕竟出租车行业,有它的特殊性存在,它即使企业,需要获得利润,员工工资获得提高,有良性的发展,但它又是政府提供的服务的一种,任何的变动,都会引起更多的争议。当然了,打车软件的运营商,也在看,尽管有巨头财团的加入,可以借助烧钱的方式,来拉取用户,积累用户,来增加用户粘性,改变用户习惯,但是现在,用户也积累了,用户依赖性也提高了,习惯也改变了,却还没有找到未来盈利的方向,如此看来,未来打车软件还会继续烧钱下去,去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打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