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838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昨天,微信上一则新闻引得关注,一名6的儿童被12岁的亲戚用木板打死。
官方发布的消息如下:
经审查,被害人李某某与亲戚苏某一(12岁)、苏某二(7岁)在玩耍过程中从木架跌落致头部着地当场昏迷。苏某一因担心李某某醒来告诉家长受责罚,遂用木板击打李某某头部致其死亡。
一般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杀死6岁小女孩的会是一个12岁的孩子。但是细读这则新闻,会发现其中的一个关键信息,就是苏某一担心受责罚,才将小他6岁的妹妹给打死。
12岁的孩子,尚不懂生命的意义,对死亡也还没有真正的认知,却仅仅是害怕受责罚,就采取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用木板把小女孩打死,因为在他看来,打死她她就不能告诉家长了,自己也就不会受到责罚了。
可见,责罚,对于孩子来说,心理上会造成多大的压力,宁愿把别人打死也不愿受责罚。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难免会责骂或惩罚孩子,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惩罚和责骂是不是真的让孩子对我们心服口服,受到责罚的孩子对我们表现出的顺从,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不责罚孩子的同时也能让孩子主动改变他的我们认为不好的行为。
很多人在对孩子一顿痛骂或教训之后,又会说:我这都是为你好啊!你怎么就不理解呢?
这让我想起几天前看的电影《银河补习班》,片中马飞的妈妈对被学校开除学籍的马飞一顿痛骂且否定后,马皓文(马飞爸爸,邓超饰)请她不要这么说孩子,马飞妈妈顺嘴就是一句:我这都是为他好啊!
然后马皓文回道:那你为什么不为了自己好,每天痛骂自己俩小时呢!
马飞妈妈当即不说话了……
看到这,我相信每个家长心里都能够明白,老是挂在嘴边的:这都是为你好!这句话,是真的为他好吗?
教育孩子,打骂责罚真的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是非采取不可的办法。
我们作为成年人,打骂责罚孩子恰恰表明了我们的无能,懒惰,无力。
其实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孩子很多不配合的行为,这里推荐几本书《P.E.T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正面管教》和《游戏力》。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没有人教会我们正确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我们就只能在黑暗中自己摸索。这几本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需要你几天就可以读完的读物,而是可以归为教材类的书籍。说是专为父母成长而编写的父母手册一点也不为过。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去读这几本书,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书中很多并不是假大空的说教和道理解释,而引用了很多实例,将作者几十年的教育经历和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案例进行分析,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即便这几本书是国外的作者写的,但是孩子的天性是无国界的,所以育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共通的。这几本书值得每一位家长深入的学习,不止一遍。
(另外说一句,这类书还是自己慢慢细度得好,相较于咀嚼别人的所谓精简版,或者方法论,是没有什么用的。为什么很多大道理我们都知道,然而还是有这么多人过不好这一生呢?因为方法论或道理背后的实践,才是真正有用的,当你在认真的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你会进行主动地思考,而非被动的吸收)
我们有很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而责骂体罚并不是沟通的方式,而是封堵孩子情绪宣泄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责骂体罚会渐渐导致孩子心理扭曲,进而影响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说的大点,就是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发生扭曲,其处理问题的行为也会随之而改变。
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既然是第一次做父母,为什么不去多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为什么不去多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感受。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跟在棍棒之下长大的孩子,可能学习成绩差不多,但是别忘了,人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而不是一场比赛。我们这个社会,是时候好好考虑一下,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了!
我一直讨厌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
虽然这句话的初衷是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但是深思这句话,其暗示人生的意义仍然是一场“与别人的比赛”,比赛制思想导致了我们的教育生态就成为了淘汰制的,而非成全式,关于这点,又是一个可以深入讨论的话题了。
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不是要他成绩多好,而是让他能够成长为一个内心充盈,幸福感强,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真正的梦想的人。
就像《银河补习班》里,马皓文那句告诫儿子马飞清华北大不是终点的话一样: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在哪都不知道,那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关于《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我会单独写一篇文章说下自己的感受,毫不手软的给自己挖个坑·····
-END -
我的公众号:qizaihou或搜索“柒仔猴家庭纪实”
欢迎关注,更多关于家庭纪实摄影方面的分享和养娃路上的感悟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