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老工人讲述一代皮革记忆

皮革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皮革生产大国。不过近年来,环保及经营问题,全国范围内,传统制革企业正在不断减少。

在柳州,皮革业也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

1976年加入国营皮革厂的陈怡(即后来的柳升皮革厂),见证了近代柳州皮革业辉煌与衰落。

据了解,当时陈怡所在的国营皮革厂,原先是20世纪50年代,柳州市皮革业由生产合作社,组合为成的柳州市工艺联社皮革厂,1958年6月过渡为国营皮革厂,1981年10月30日,注册成为柳升皮革有限责任公司,是集革、鞋、件一体化的国有皮革专业公司。

陈怡回忆,1976年他进厂时只有18岁,参观工厂时他很兴奋,因为在当年,能成为一名工人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刚开始,陈怡被分配到生产明胶的岗位,不过,工作没多久,生产车间里难闻的气味让他差点打了退堂鼓,“当时工作的地方到处蔓延着难闻像死尸一样难闻的气味,好几次我都想不做了,但是为了生活,还是坚持了下来。”

陈怡说,在七八十年代皮革算是“高档”和“品质”的象征,每当亲朋好友家有喜事,作为皮革厂职工,他们都喜欢送上皮革制品,这样显得既有档次又不失面子,普通人若是能穿上亮堂堂的皮鞋,也很有派头。

不过由于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皮革制品都是按计划生产,很多人想买不一定买的到,就算是厂内工人想买,也需要向厂长写申请报告。

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是柳升皮革公司最鼎盛的时期,这时候的陈怡,也已经到了皮革厂下属的皮件厂做起了财务工作。陈怡说,当时皮革厂生产的猪、牛皮手套革、服装革、鞋等制品大批量销往省外,还出口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九十年代还引进了外国先进制革、制鞋生产线设备,具有年产猪、牛皮革50万张、皮鞋30万双的能力。“那个时候公司实行的是三班倒,有些货物还没入库就要装车拉走。”

据陈怡回忆,到了1995年左右,市场对于皮革需求逐渐减少。柳升皮革厂的销量也逐渐走了下坡路。

近年来,部分皮革业在自主品牌、产品创新和营销方面尚缺乏竞争能力,且制革行业作为10大污染行业之一,皮革厂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环保改造,想要运营已相当艰难,柳州的皮革业也难免受此影响。

2008年,柳升皮革厂因市场需求及环保等因素正式关闭。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转型成为置业公司,经营以自有资金对房地产业、租赁业、商业等的投资。

如今已经退休的陈怡无聊时也经常会到飞鹅等批发市场走走看看,目前的皮革业的现状及质量问题,让他颇为感慨。

陈怡说,如今市场上一些皮革质量跟以前的相差实在太大,以前皮革厂质量的要求很严格,生产线旁有记律员巡查,不合格的要做到合格为止。“以往一双鞋能穿十几年,现在能穿三四年算很不错的了,现在的流行的PU革,样子很漂亮,传统原材料做不出来,但是质量没有传统皮革好。”

依据国务院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6年底,所有未达标小型制革企业将被责令关闭,到时,传统皮革加工企业或许只能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厂老工人讲述一代皮革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