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己也重与周,待人也轻与约

责己也重与周,待人也轻与约_第1张图片
来自百度图片

乡下姐姐送来一只四年老鸭,已经剖杀,最难去除的鸭毛也已经去除干净,姐姐并不是很空闲,相反,她很忙。要照顾一家6口人的起居饮食,还要种好菜地。可是她却把鸭子处理得干干净净才叫外甥女送过来。她是担心我和老公不会宰鸭子,不耐烦拔毛,担心破坏了我们吃这道营养美味的心情。

老公回来已晚,他把鸭子放进大砂锅,开始煮起来。我问他,里面放了什么?有没有准备笋干祛除腥味?或者有没有买些虫草、虫草花搁进去,以增加营养?老公摇头,什么也没有放,除了老姜片和黄酒。

我仿佛已经闻到煮好而有腥味的鸭子,仿佛吃了一口就皱起眉头不再吃了。于是,和老公吵起来。

“这样烧老鸭,不是糟践那么好的食材吗?烧出来不好吃,浪费掉了,不是也对不起姐姐的心意吗?简直暴殄天物!”

“你就是不用心烧,记得谈恋爱和怀孕的时候很会变花样做好吃的。现在,烧菜都是敷衍。”

“我又不是厨师,凭什么对我要求那么高?”

“不可以学习吗?从来就不知道学习,就会用老办法随便煮一下!”

……

不快活的争吵,最后老公出去了。他有个饭局,到点了。

他一离开,没有了争吵对象,自然我就平静下来,其实真没必要争吵。砂锅里开始飘出鸭肉的香味了。

不久,老公回来。原来他去买了腊肉、笋干和虫草花。他把这些洗净放进老鸭煲中,交代我30分钟再关火。

这样的小事,可能会在生活中常有发生。夫妻之间可以不讲理,但我知道我确实有点不讲理。凭什么要学习的是老公,而不是我呢?自己不去做,不去学,那也罢了,还要苛责他人。凭什么呀。而且,觉得如果是自己的话,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出色。只不过没有学罢了。但是对他人,就会上升到认知问题上,说什么别人懒惰之类的品质问题。为什么对自己那么宽容,而对他人那么严苛?

《芳华》电影里,刘峰已经对林丁丁表白喜欢和爱慕,我想即使没有直接表白,林丁丁也一定能感觉到,文工团里大家都知道刘峰喜欢林丁丁。可是林丁丁却诬陷刘峰耍流氓。那些审讯刘峰的“干部”,根本不做调查,判处刘峰作风败坏。如果换一下角色呢?自己喜欢别人,却被别人说成耍流氓,你会怎么辩白?你会强调当时的心情,当时的氛围,以及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吧。当自己遭遇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强调情境,是在特殊的情境下,是发自内心喜欢的动作。而对别人却上升到是别人的人品问题上呢?

再比如,某天我迟到了,我会跟领导解释,说前路出了交通事故,车被堵在路上,或者睡晚了,闹钟电池没了等等情境性的解说。可是当我是班主任,班里孩子迟到了,我会批评他怎么这么没有时间观念、睡懒觉,懒惰等人品上的解释,为什么我对自己的迟到行为会找情境,而对别人的迟到却往往从认知上去评价?

想到韩愈老先生的《原毁》,那曾是高中背过的课文,以前把其中一句“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作为座右铭。但其中还有这样两句: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韩愈《原毁》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周全,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苛刻,所以觉得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人性复杂。人性从来都是在幽明之间。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是在中间的灰色地带。不但是,知道这个本质,可以不懈怠对自己的人生修炼。

再读韩愈《原毁》,更好地去做到“责己也重与周,待人也轻与约”。


[无戒365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责己也重与周,待人也轻与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