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想强化社交属性,但似乎有点耍流氓

我也算是微信读书的重度用户了,上下班通勤时间基本都泡在微信读书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到现在已经积累了100+小时的读书时长,算上今天刚读完的《鹿鼎记》,正好十五本书。

每周的阅读时间排名和读书笔记的互动(点赞评论)对我这种喜欢热闹,有深度社交依赖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不干胶”,用户粘性非常强。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微信读书内测版本的体验,狠狠地夸了一把微信读书的内容布局。新版本的微信读书增加了“猜你喜欢”这么个功能,基于你的阅读历史为你推荐相似的书籍。这是一件好事情,可以很好的迎合你的喜好。但这也是需要非常完备数据的。

有一句话放在这里比较合适:

走错路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世界。

如果完全按照你的喜好去推荐书籍,那在阅读这件事上你就永远不会发现新世界。但是内容推荐这种事情,肯定是不能随机给的。书的类型有太多,可能还没有“随机”到你喜欢的类型,你就已经把这个功能关闭了。它需要一些章法,最起码得保证50%往上的正确率,这“错路”才有意义。

怎么保证这50%+的正确率呢?那就得靠社交了。

建立好友关系这个过程就已经帮微信读书做了一次筛选了。好友既是交集,那交集就可能存在共同的喜好,以此拓展到内容推荐上,准确率就可以大幅度提升。

微信读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身就是基于微信登陆的,微信又是目前最好的社交软件之一,把那社交关系移植过来,准确率可就不止50%+了!

所以微信读书在你的个人界面好友栏目的最顶端放置了一个“微信好友”选项,告诉你哪些微信的好友也在使用微信读书。其实就是诱导你关注他,建立这个社交关系。

你可能会问了:

直接把微信好友的数据拿过来用不就好了?何必再添加一次“关注”这么麻烦!

这就涉及到一个准确性的问题。

微信读书也知道,现在的微信好友关系并不是以前那纯粹的“熟人社交”了,太多的工作关系揉进来,这些“好友”的兴趣交集非常小。所以微信读书需要用户主动去筛选好友关系,这样的推荐准确性会更高。

但事与愿违。

如果有足够的耐心,随着用户对产品依赖性的增加,自然会转到去扩充社交关系上。但微信读书没有这么多时间去等着用户自然增长了,现在的内容行业发展的这么快,耐心的等固然是最精准的,但却会错过最好的红利期。

所以,微信读书就耍了个小流氓。

如果你最近在使用微信读书,你大概会发现每天都有好友陆陆续续“关注”了你,点开该好友发现要么是读书时长特别短(几分钟),要么是最近的读书记录都是几个月之前。

这肯定是有问题的,一个没有在读书的人,不可能打开微信读书去关注你,至少概率是非常低的。细细琢磨的话你可能会猜到,这是微信读书的一个“营销行为”:系统在服务器端“操纵”不常登录的用户向你发起虚假的关注行为,这个“关注”你的好友便会引起你的兴趣,诱发你去关注对方,或者至少会提醒你打开“好友列表”这个功能。如果你关注了对方,那是最好不过的;如果你没有关注,那你也至少进行了一次好友操作,这可能会带来其他的关注行为。

而你的这个关注行为就是微信读书想要的真正的关注了。

其实,使用不常上线的用户去激活活跃用户的关注行为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这不会打扰到用户。但是如果上面提到的那个“操纵”行为是针对活跃用户的,就不太合适了。

首先,如果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系统给我随机关注了某个好友,而恰好我和这个“好友”关系并不是很好(我个人肯定不会去关注对方),那可能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会。或者,如果我有很强的自尊心,我有可能莫名其名的被“屈尊”了。

然后,如果被“操纵”的那个用户不是我,我是被关注的那个,假如我是一个非常讨厌被别人窥探隐私的人,我不喜欢被人关注,那对我来说这个体验也是非常不好的。

而实际上,微信读书已经在做这件事了。我的好友列表(相互关注)里今天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好友,这个人是被我在微信里拉黑的。

尴尬不?


其他好玩的文章

除了“金拱门”,还有哪些家装品牌?

微信更新了一个神技

四年一轮回:互联网大V的“迁徙史”

无聊的互联网公司和无聊的工作岗位

设计师的噩梦——谷歌这个黑科技让所有人都可以画画一级棒!

微信的产品经理好像失恋了……

怎么在使用WORD的时候让围观的人跪着看你操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读书想强化社交属性,但似乎有点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