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社群时代的商业逻辑@知识付费的下半场

原文:做社群,一定要切入用户的成长轨迹(3个方法论)

一、新战场:用户主权的战场

新媒体上半场/传统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时代:看重流量,但看不清用户是谁。

新媒体下半场:用户面目清晰可见。

用户指标-->用户需求洞察


二、新玩法:小垂(小而美的细分垂直品类)

方法论1:运营力与内容力一样重要

上半场:内容为王/内容流量/内容入口,写得好

下半场(NOW):运营力是另一条腿


1、运营学者:(签约筛选)、测试、分层定级、运营、营销,(实现产品化)

2、运营产品:

    2.1 认知层(投资干货,按照课程体量和知识深度):红宝书-->书单-->模块课程-->季度课程-->年度课程

    2.2 服务(投资服务,按照介入投资深入度):话题在线直播-->问答咨询-->1V1 KOL投资顾问

    2.3 活动(按活动规模):游学-->饭局下午茶-->投资课-->城市社群-->财经论坛

3、运营社群:线上根据不同的标签、不同产品属性、不同学者、不同城市建立社群

方法论2:多场景、多入口、社群OMO

OMO: Online -Merge-Offline,线上和线下的融合

线下入口是非常好的入口。

方法论3:从NO.1到only one

所有人都想做第一,但不是每个社群,每个平台,每个创业者都要追求流量第一。

我们要做的是差异化,保证在你所处的小环境,你自己休葺那个园林是独特的。

我们做的事情是:要不然你进园要付费,要不然免费进来,但是买花买草要花钱。


三、新物种:金融社群到社群金融

财经社群很多,但是做到社群财经或者社群金融非常难,我们试图在中国把这种可能性坚定地走下去,通过学者联盟,内容矩阵,产品矩阵,知识付费和金融服务的方式走出去。

我们的逻辑是陪伴用户,守护财富,指引投资,撮合交易,完成从新媒体,知识付费,内容场景再到撮合交易,这样的一种内容创业的进化路径。



四、可借鉴的知识点:

4.1 用户指标

用户信息:人口属性、经济属性、会员情况

用户使用行为:购买定价策略、购买意愿摸底、交叉购买潜力

用户购买情况:产品获取途径、产品使用方法、餐品使用时长、产品使用频次

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竞品使用情况、竞品优势

笔记:可用于稀牛学院的信息调查和信息分析(通过几百份学员信息登记表)

4.2 知识付费的评价指标:

复购率、好评度、课程完播率(有更加具体细分的、更下沉的用户指标)

笔记:是否有可借鉴的成熟指标体系?竞争对手在怎样观察市场?

4.3 社群分类:

45个社群:付费产品社群、粉丝社群、会员社群等

笔记:这个可以很快用起来,文摘/稀牛,不过社群运营需要一个整体的设计和长远的人力投入。

4.4 如何差异化:

首先,品牌上我们是有差异性的。以“功夫+”构建了完整的品牌矩阵,包括功夫财经和App,功夫视频,功夫书房,功夫钱庄,还有新发布的我们的社群——功夫财智会。

再比如我们的会员系统,我们有三类,堂主,香主,少侠。学者是掌门,我是功夫财经的大师兄,构成一个精致的武侠气质,财经江湖。

“功夫+”的概念,是以武侠江湖的概念链接起一个社群商业的闭环。跟其他财经媒体不太一样,我们的经济学家在录我们的视频时,很多都穿着古装讲与钱打交道的功夫。

笔记:这个可以应用于讲师、助教、班主任、学员的设计体系中。不过整体的设计还是需要定一个基调。大数据主题?用名人/书/算法等命名?

4.5 用户的成长轨迹

一个用户在功夫财经是怎样完成自我进化和成长的?

早上他起来可以看微信公众号,包括APP,学者头条会讲比如说楼市新政。同时还会听资讯端,了解财经、理财发生的新的变化,算算自己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没有变化。

此外,还可以购买投资方法论的课程,收到课程助手发放的学习笔记。

同时,参加我们的社群沙龙,购买功夫财经会员,荣升堂主,参加了大咖饭局,认识了投资的伙伴,接下来和大咖一对一地谈房地产,买一套满意的房子。

上述是一个虚拟的运营场景,但也是一个用户的成长轨迹。

笔记:哎呀,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思考,能串起很多待做事件,也能串起很多建议和需求。

所以,需要根据用户信息进行分析,然后设计“成长轨迹”和“应用场景”,然后去满足这些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社群时代的商业逻辑@知识付费的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