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中“找自己”—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第28讲学习心得

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是我在得到专栏学习的第二门有关心理学的课程(第一门是武志红老师的《武志红的心理学课》)。陈海贤老师略带口音的娓娓道来有种邻家大哥哥的亲和,他的话风温暖又不失睿智,他的案例专业且接地气,确认过课程,这是我爱的一门。

在关系中“找自己”—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第28讲学习心得_第1张图片
陈海贤老师
陈海贤:著名心理学者,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拥有12年心理咨询经验。他在得到专栏的课程有《自我发展心理学》,这是一门关于如何突破实现人生的系统方法课程。
在关系中“找自己”—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第28讲学习心得_第2张图片
知识卡片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陈海贤老师在得到专栏《自我发展心理学》第28讲“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什么要相互指责?”。这一讲,我的学习心得是:在关系中“找自己”。

我们都知道,在自我发展的关系,自主、有选择,且能为自我负责的关系才是最佳关系。可在真实关系中,我们却很容易逃避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会通过控制别人来解决关系中遇到的难题,即:责任混淆。其中有一种典型的责任混淆叫“都是你的错”。



在关系中“找自己”—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第28讲学习心得_第3张图片
网摘图片

                          *01*

              关于我的“都是你的错”

本讲中“都是你的错”是触动我内心情绪的开关。因为曾经的我就是那个被困在“都是你的错”执念里的“炸弹”。

“娃刚过百岁儿,我提前复工:单位改制+背奶妈妈+严重睡眠不足+与先生间歇性异地”让我身心俱疲。

我开始把单位改制(一人干着原先四个人的活)的疲劳、背奶路上的艰辛、整夜独自照顾娃的心累、得不到关于与爱的心寒都归结于先生工作异地、不关心我、只顾看手机、不热衷家务、疏于对娃照顾的种种上。

而先生却觉得我脾气渐长、不善解人意、一心只在娃身上,忽略了他的感受。

这样的互怼虽未对关系造成杀伤性伤害,但偶尔的内心抱怨、愤怒、生气让自己焦虑烦躁,甚至一度觉得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亲密关系也变得疏远和冷漠。

在关系中“找自己”—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第28讲学习心得_第4张图片
网摘图片

                        *02*

            揪出“都是我的错”的鬼

很多时候,关系中的不良行为背后藏着一种语言,那就是:“都是你的错”。那我们说出“都是你的错”的思维源头是什么?那就是:自我认知中的对错思维。

从自我视角看,我会把自己从关系中割裂开来,觉得是个人的行为造成了关系的问题。但从关系的视角看,其实是关系的各方相互“配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在关系“配合”中,我们会因为因果关系去辩对错。然后再追究谁是不美满结果的第一原因,追究谁该为结果负责,再然后就产生了冲突,这种关系恶行循环的结果就是:关系破裂。

对错思维其实是在塑造一种关系:好人和坏人的关系;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关系;惩罚者和被惩罚者的关系;聪明的人和无知的人的关系……,无论是怎么样的关系,对错思维都把关系的双方对立了起来,塑造的就是一种对立关系。

在以上我与先生的关系中,对错的标准其实就是:“你对我这么重要,居然没有顺我的意”。而关系的重要,像是“不顺意”的放大镜,让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在关系中“找自己”—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第28讲学习心得_第5张图片
网摘图片

                        *03*

                在关系中“找自己”

在关系世界中,我们往往不去改变我们的想法,而要世界、自己或者他人按我们的想法运行。拿我自己比例,我内心把烦躁不安、焦虑抱怨的罪名安在先生头上,而先生又将自己的脱离家庭归在我名下。

可是,我们都忘了,在关系的现实中:“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头脑中的“应该”:“应该照顾好孩子”、“先生应该分担家务”、“我应该体贴入微”,只是我们对错思维的产物,我们的目的是让别人的想法屈服于我们的想法。

从关系的思维看,我们该如何“找自己”而不是推卸责任呢?

找自己:做我能做的事,承担起我在关系中的责任,而不管别人怎么样,不纠结他人的行为,也不管结果最终如何。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在一段重要关系中,你一边说自己珍惜这段关系,一边不愿意改变自己,而是一遍遍尝试让对方改变,结果却是不起作用?如果有,那证明你的思路有问题。

以上,也正是我曾犯过的错误,后来我决定闭上嘴,关掉指责,按照我的节奏做我的事,承担我能力范围的职责,不强迫自己,也不强加于人,比如:累了我就歇着,可以不去洗衣服、不去做饭,不去打扫卫生…。

渐渐我发现,没有我的“噪声”与“指责”,先生反而更愿意走出他的调频,承担自己的责任,然后再鼓励他的微小进步,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将他带入家庭中,让他接收到“你对我很重要、对我们家庭很重要”、“你的进步让我们的关系更和谐”这样的正面信息,他会完全融入到家庭生活中,变得减少了“指责”的反弹。


事实证明:只有你的思维挣脱了互相指责、推脱责任的死循环,你们的关系才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如果你也曾在一段关系中传达出“都是你的错”的讯息,如果它重要到你必须珍惜的地步,你也可以试着在关系中“找自己”,或许带你走出关系困境的就是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关系中“找自己”—关于《自我发展心理学》第28讲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