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休息的秘密

很多我们每日必见之物,未必对它就了解透彻。比如我们每天休息,但你的休息是否有效果,到底怎样才算好的休息?

一般意义上,睡眠特是我们所谓的休息。但是,并不是所有睡眠的结果都是获得休息,还存在越睡越累的可能;另一种意义上,玩乐就是休息。但是很多时候又发现,在尽情休闲娱乐的时候,当时非常愉悦,过后却是精神萎靡,更加疲惫——显然,这也不是一种良好的休息;有人说,听听歌、散散步、聊聊天都是休息。当然,这些行为都可以视为休息,但并不是每次进行这些休闲活动都能导致放松,很多时候心烦意乱,越是休闲,越是难受。

这就要从休息的本质谈起。休息是与消耗体力脑力的一些行为相反的内容——包括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等等,都将消耗人的精神,而休息就是为了让人们重新补足能量,如同充电一样。但选择休息行为本身也是一种消耗,恰当的休息行为可以导致身心愉悦和休息效果,保证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能以饱满的精神应对一切烦恼,但生活中却存在很多不恰当的休息方式。

首先,睡眠的确可以成为休息。但是,睡眠的休息效用可以用函数曲线表示,存在最大休息效用拐点和最小休息效用拐点。一旦低于人们最小休息水平,人的能量补充肯定是不足的,身心疲惫,精神懈怠,效率低下,人们换来的是效能和效果的大幅度减少,精神状态的糟糕将直接导致精神不佳、判断力下降、思维模糊、能做好的事情变成应付、应付的事情变成做不到,这也是很多人彻夜学习随时稳定于学霸模式,却并没有换来期望的成绩的原因;而一旦达到休息最大值的拐点,休息的时间虽然得以保障,但导致的结果却相反:越睡越想睡,越睡越睡不醒,身体行动迟缓,自我控制感下降,懒于做一切事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越睡越疲惫,越睡越累,那是因为睡觉本身开始消耗正常的精力,人们反而会觉得不舒服——这就是很多人睡眠很多,甚至整个上午或者下午一直宅在床上,却并没有觉得得到很好休息的原因。同时,还有一个事实需要指出:从事于脑力劳动的人们,睡眠并不能导致直接的休息。脑力劳动不仅存在于清醒的时候,在睡眠中一样继续(请参考前面有关梦的章节)。睡眠能带给人补充精力的效用,但对于脑力劳动者,显然光有睡眠是不够的,需要其他方式调节。

再来说说娱乐和休闲。在少年人的思维中,学习和休闲娱乐是天然对立的,学习既然是“累”的,休闲娱乐当然就是“休息”。秉承这样观点的人们,会把休闲类活动当成对抗疲劳的主要方法,把休闲娱乐等同于休息,其实这也不对。不管这种休闲娱乐采用何种方式,比如旅游、旅行、逛街、KTV、买东西等以人的社交型的休闲活动;还是看电视、上网、看电影、听音乐、做运动、参加某个活动这种个人兴趣爱好型活动,这些活动也在付出精力。短期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对当前学习工作生活的避开,可以起到转移注意力的作用,达到休息的目的。问题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过犹不及”的道理,以为生活就是加减法,加法加的多了,自然就能抵消减法,甚至还会有盈余,达到精力特别充沛——他完全不明白生活是一池湖水,干涸和盈满都不是湖水的美丽,干涸会导致生命枯竭,而盈满会导致冲毁堤岸,反而让人们透支精神,身心俱疲。这就是每到假日的最后一天报纸必然讨论的专题:假日综合症。商业社会塑造的假日要去旅游,要去购物,要去社交等等,导致的是人们更累了;或者说让人宅在家里,看上十个小时的韩剧或者美剧,抱着自己喜欢的电影看个够,可是也让人越看越累;即使身处一个人的安静环境中,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但休息感也是如此之少,生命并未因此感到轻松。

还有一种情况:一个人能保障恰当的睡眠,能保证适度的休闲娱乐,但仍然感觉不到休息,头脑中麻木中挥之不去的麻木。这是现代人的现代病,在高压力高效率信息化的当代生活中,人类显然机器化了,人们不自觉地被压力缠绕。一切方法都对,但仍然感受不到休息,说到底,就是心灵不能得到一刻的平静。心灵的平静是休息的总前提,但显然心灵的平静又并不是一个说出来就能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让自己心灵平静的方式,这并不是一一个短期过程,需要自己苦苦寻找。一旦自己了解自己,自己认识自己,价值定位开始准确,自己能和自己讲和,自己可以和自己的心灵握手,你会惊奇地发现:内心的平静就是珍宝的本身,因为它几乎代表着全部幸福。

回归话题的本身,到底如何才算好的休息?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一个漫长而有用的过程,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知道如何做到心灵宁静,这是一切休息的总前提。退一步讲,即使不能做到时刻都宁静,但争取做到在休假休息时能寻找到让自己平静的方法成为务实的第一步;其次,必要的睡眠是基础,睡眠质量低,睡得少是肯定不行的,但睡得过多也无法让人舒适;在保证睡眠的基础上,参加一些让自己转移注意力的活动,以休闲娱乐为主,让自己从日常的生活中得到短暂的解脱。其实,不一定非要是特定范畴的休闲娱乐,洗洗衣服、散散步、做一点运动——那些非常生活化的内容也是非常好的休闲,休闲不一定非得被商业社会标榜和绑架。觉得注意力得到转移,获得了一些轻松的感觉,就不要过度追求。凡事讲求一个“止”字,“过把瘾就死”绝不是好的生活,而适度和有节制才是休息的真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休息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