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灯亮着吗?》书评

《你的灯亮着吗?》是由美国唐纳德•高斯和杰拉尔的•温伯格两位作者合力创作。两位均为美国计算机协会特聘讲师,共同爱好登山。此书的副标题“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是核心。我们知道发现问题才是真正的开始。作者通过本书巧妙地引导读者先确认真正的问题,然后明确问题该由谁解决,再确定问题的根源,最后决定到底要不要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是问题?

作者定义问题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金字塔原理》中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R1是指目前状态,R2指理想状态,R2-R1是指差距,弥补它需要做什么,现在能做什么,这些问题若能清楚回答,相当于指出了行动方向。

发现问题之后就是清楚明白毫无歧义地表达问题了,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谁表达、合理用词(含义不能模糊)等等,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谁表达是指表达的主体,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存在,因各自经验教育等背景不同表达者所带的透镜是不一样的,我们常说管窥目光,不同的人理解解释都受自身局限的影响。合适的词在清楚表达中同样占重要的位置,一个双关语或是一个标点符号不同都可能导致语意不同,所以我们在表达问题时尽量清楚明白尤其重要。能清楚表达问题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

谁解决?

《极简主义》讲第一个理念——简单,建议用6W1H提问问题,Who元素首当其冲。作者说:“当别人可以妥善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要越俎代庖”,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得一个人成长,而逃避问题是一个人产生心理疾病的根源,不能剥夺别人成长的机会同时不给我们增加不属于自己的“猴子”。如果确定谁该解决问题而他却没重视怎么办?作者说:“如果一个人处于解决问题的位置,却并不收问题困扰,那就采取一些行动使他能亲身体验到问题”,当我们无法确认谁应该解决问题时,作者认为:“为了改变局面,试着把责任归到自己身上”,有时候改变提问的角度,解决方案可能会从中产生,书中举例两种提问的方法,如“为什么房间里太冷了?”改成“为什么我觉得房间里这么冷?”,提问角度发生改变,我们的聚焦点就不同了,正所谓“山不过来,我便过去”就是这个道理,当事实情况无法改变时,我们便改变对它的解释。

刨根问底好吗?

清楚问题是什么以及落实谁来解决之后我们是否还要对问题刨根问底呢?当然要!《如何高效学习》讲对一个知识的掌握需深度理解分别从深度、横向和纵向三个纬度理解,那样才会深刻,把知识换成问题也好,理解问题同样需要深刻,刨根问底,日常琐事那么多,如果事事平均用力的话,那么我们就如同一名待命的救火消防员,忙碌得像只无头苍蝇,《极简主义》建议我们应该有目标,清楚自己要什么,倘若凡事平均用力的话,目标会被淡化,所以我们要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根据重要、不重要、紧急和不紧急分出事情的优先级顺序,要事第一。

重新贴标签吗?

书中结尾“鱼总是最后一个看到水的”很有意思,为什么鱼最后一个看到水?作者说:“在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总会被忽略,不纳入考虑范围。只有当解决方案出现、那些习惯了的因素被移除的时候,人们才会感到镇静”,我认为这是刻板思维导致的结果,所以为每一次经验贴标签是必要的,那么怎样增进这种能力呢?答案是锻炼我们的元认知能力,也就是提高自己驾驭大脑的能力,古诗“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好地诠释了局中人的局限,倘若我们能修得局外人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或是自身的能力,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体会。

冥想是锻炼这种能力的练习,每天给自己几分钟,后背伸直盘坐在舒适的位置,微闭眼睛,全神贯注于一呼一吸,久而久之我们的专注力会提高,大脑沟回逐渐增加,那种跳出问题本身观察问题的能力会得以提升,面对问题或事件不断自问“这样对吗?”“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可以考虑吗?”不断打磨,作者说:“你永远无法确定已经找到的问题定义是正确的但是永远不要停下寻找正确定义的脚步。”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正是在建立-否定-再建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上升成长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灯亮着吗?》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