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暑假说开去

        今天,2017年7月6日,是全县中小学放暑假的日子。从明天开始,全县中小学生就将开始进入长达56天的暑假生活。

        在很多人眼里,教师职业是令人羡慕的。但是很多这种羡慕却不是来自对教师职业的尊重,而仅仅是源自只有教师才享有的每年接近3个月的寒暑假。也是啊,很多时候,我们利用假期进行的教师培训、校舍整修、招生、师资调配等等工作,他们确实是不甚了解的。即便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除了这些习以为常的常规工作,又何曾想到主动的把我们的“额外”的教育服务延伸到校外、延伸到假期啊?既然学校没有这样的服务,而社会又有这样强烈的需求,于是大量的形式各样的社会培训机构便应运而生,合法的、非法的交杂并存,带来了大量的教育质量、安全、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等诸多问题。由此想来,社会对教师的这种片面的不理解,或许也是有一点点有情可原吧。

        不可否认,寒暑假本来就是国家规定的教师应该享有的假期。同样不可否认,社会对寒暑假期间的教育服务需求依然强烈。这看似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这种强烈的社会需求在绝大多数地方也并没有引起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足够重视。其实仔细想想,寒暑假时间与平常学校放学后的那一段课后时间又是多么的相似啊。2017年2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是课后服务时间呢?是不是仅指正常学期放学后的那段时间?再仔细研究一遍文件,也没发现明确的界定,只是找到了这样一句话:“具体课后服务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确定”。如此,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只要学校愿意,周末、寒暑假也是属于课后时间的,学校也是应该力所能及的提供一些教育服务的。

        说这些话,肯定会引起很多校长或教师的不满,认为这是纯粹的没事找事,给教育、学校、教师增加额外的负担,而且课后服务涉及人力、财力、场地、安全等诸多因素,如果解决不好,绝对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由此一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似乎也是成立的。但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教育、学校、教师的社会属性就会明白,教育和学校是社会最大的公益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所需的教育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周末和寒暑假时间,这应该也是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的一个具体体现。只不过,用什么样的方式,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的研究。

        今年,临朐县教育局深入推进教育系统作风建设,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把教育服务开始从学校向社区、家庭延伸,从正常的教育时间向课后、寒暑假延伸。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暑假之前,全县已有50多所学校利用“互联网”开通了网络直播课堂,开设网络直播课程1500余节,学生参与直播人次达到了10万多人,课程回放总量达到了近百万。今年暑假,县教育局又统筹全县名师力量,精心设计开发了141节精品网络直播课程,从7月10日开始,每天两节,向全县中小学生免费推送。这些课程,面向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学科性、趣味性、拓展性于一体,为不同年级的孩子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选择。孩子家中只要有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或智能手机,只要愿意学、乐于学,在家就可以实现跟随县内名师同步学习。与此同时,许多学校也纷纷响应,推出了大量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学校网络直播课程,这些课程也为广大中小学生暑假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因为有了网络直播课程,临朐的这个暑假注定会变得不同寻常,这在全省乃至全国,似乎也是不多见的吧。

         当然,我们提供这样的服务,仅仅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种选择而已,绝非强制,学生和家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判断选择是否参加。我们推出的这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课后服务,也仅仅刚刚开始,很多学校、教师和家长也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和认识,其实就连我们教育局的一些领导和同事也是很有些不同的意见和声音的。这些都能理解,因为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是需要一个被接受的过程,就如智能手机、滴滴打车、美团、网购、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一样,谁又是开始就认识到位的呢,但现在谁又不在用呢。问题的关键在于,互联网、新技术既然不可阻挡,我们又为什么不去研究如何让它为我所用而一味的堵塞、排斥呢?

        我一直不认可教师这个职业会随着新技术的到来而逐渐消失的说法。但学习开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打破学校学校围墙的现象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在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几年就可以从教一辈子,也就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而到了信息化时代,这是一个互为师生的时代,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对等的,甚至有些老师的信息获取的渠道和能力还远远不如学生,教师只有不断的永不停歇的学习才可能实现教一辈子的愿望。所以,我相信,不去主动掌握新技术、运用新技术的故步自封的教师迟早会被积极掌握新技术、勇于变革的教师所取代。

        这两天,原河南实验二中李涵校长的突然逝世,在微信群里引起了较大反响。之前,对李涵校长并不熟悉,但为何大家对她评价这么高呢?我也去刻意的了解了一下,通过了解,尤其对她的教育理想、教育情怀和对互联网下教育的理解十分钦佩。最后就借用她的两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也算是向本不认识的她表达由衷的敬意。

        我们的学习要做好这样的准备:胜任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不存在的科技,解决还未曾想到过得问题。为此,我们唯一能准备的就是智慧的提升、理智力与判断力的形成、持久的好奇与敏感。

        互联网之光点燃了什么?点燃了乡村文化回归之路,点亮了贫困孩子居家享受优质课程资源之路,点亮了教师自主发展之路,点亮了孩子看世界的眼睛,点亮了留守儿童的亲情之路,点亮了精准教育扶贫的目标,点亮了未来乡村教育之火。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暑假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