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陈凯歌导演的影片《妖猫传》。从电影本体上讲,这算是一部好电影。无论从叙事、美学他都达到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新高峰。在国产电影低迷的浪潮中,陈导没有再给我惊吓,而是让我等来了惊喜。
影片围绕长安城妖猫奇案展开叙述,悬疑氛围及代入感极佳,引人入胜。前面是公案侦探片的架构,黑猫杀、蛊毒虫的桥段神秘惊悚。中段安史之乱、唐玄宗退位、杨贵妃之死等历史事件穿插其间。奇幻元素则成为剧情的推力,最后的人猫对话,揭开幻术背后的惊天真相,层层递进,细腻完整。
电影一开始就描述了日本法师空海仰慕大唐风采,内心渴望感受30年前盛唐的繁华;而白居易后来和空海也说过一句:“多少次午夜梦回,我幻想着我活在玄宗的时代。”
这让人不禁浮想联翩:30年前的盛唐是多么令人向往,叫人梦萦魂牵。
真正的盛唐气象到底是什么样?陈凯歌用一场在花萼相辉楼为贵妃祝寿的极乐之宴来表达自己对盛世大唐的爱与憧憬,抱负与情怀。
一场令人血脉喷张的视觉盛宴,妖娆的舞姿,美仑美奂、亦真亦假的幻术表演,倾国倾城的贵妃,文思泉涌的大诗人李白现场做诗,还有各国八方来客,场面令人叹为观止!这场极乐之宴展现了包罗万象的盛唐气象。而贵妃,是盛唐气象的象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大诗人李白在其《清平调》三首中首诗。
短短七个字,就将各色牡丹竞相绽放、花团锦簇的盛景和杨贵妃似牡丹雍容端庄、华贵典雅的玉容,飘飘衣袂如霓裳羽衣、宛如天女下凡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精妙至极。
李白真不愧被称为诗仙,杨贵妃的形象被描写得如此楚楚动人,即使过去一千三百年,仍让后人读到此诗时怦然心动。
什么是盛唐气象?盛唐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容并蓄,因为在文化上非常自信,所以极度包容其它文化。据说当时的长安城有超过1万外国人居住,更有许多外国人在唐朝当官。
影片中的晁恒就来自日本,科举进士出身。电影就是以他的日记,从他的视角再现了这场盛宴……
空海来大唐是为了寻求超越生死之上的密法;白居易是为了写出《长恨歌》及真正的盛唐如何幻灭,于是一个解开贵妃之死的真相的故事在他们两人的奔走中展开。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即在李白之后白居易用了两句话,表面上看似写一段皇家韵事,一对人间怨侣。实则是他对时代的一曲长恨歌,亦是对三十年前,那个所有人都向往的大唐最深切的缅怀。
贵妃之死为历史事件,此为真。贵妃的死正应了那句老话“自古红颜多薄命”。这话很有道理,一个普通的女子不会引人关注,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故事流传后世的。
但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子就不同了,她是关注的热点、舆论的焦点,稍不小心就会身陷矛盾的风口浪尖,后果就难以想像了。
马嵬驿其实是男权统治下的又一个女人牺牲品。
唐玄宗对她看似宠爱有加,对她的家人,无论有无功绩都加官封赏,还让杨国忠作守城门的长官。
但皇权之下,皆为我有,哪有什么爱情和奉献。贵妃之死,不正说明了唐玄宗的占有和不负责任吗?
如果他深爱这个女人,怎么能让她负起叛乱的责任,这其中的原因,臣子百姓不知,难道唐玄宗本人能不知?
牺牲一个女人,就能换来朝庭的安定和老百姓的痛苦吗?仅凭宦官的片面之言,唐玄宗就放手任其发落。将心爱的女人当牺牲品,从此阴阳两隔。
如果不甘为什么要屈从呢?作为一国之君,其责任意识,其担当精神呢?
对外不保国,对内不爱民,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眼睁睁看着消失于身前。后人竟然将这些作为一段精绝的爱情故事加以赞扬,真是讽刺。
在整个安史之乱的事件中,杨贵妃就是个古代版的玛丽苏,单纯善良不做作。无论是起因、经过、结果,都跟她扯不上任何关系。
唐玄宗狠心杀贵妃的原因无外乎两点:首先,她被牵连到政治漩涡。
杨国忠被杀是军队哗变的结果,士兵们需要有一个发泄的出口,且杨国忠所为也算死有余辜,杨贵妃被杀,完全是殃及池鱼。
其次,唐玄宗的政治需求。
假设,在马嵬驿时士兵不哗变,唐玄宗还会杀杨玉环吗?
我想,还是会,即使不杀杨贵妃,也会杀其它贵妃,反正要找个替死鬼才行。
这是政治需求。安史之乱暴发,肯定是有人犯了错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是谁犯的错呢?无疑是皇帝,但从政治层面来讲,皇帝怎么能犯错呢?不然就是否定整个朝廷了。
既然皇帝不能错,那就得找个人来顶罪。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不少见。比如西周的灭亡,找了个叫褒姒的女人,把所有屎盆子都扣她头上。
兵变不仅让世人记住了马嵬驿这个地名,也让我证实了唐玄宗薄情寡义不负责任的丑陋。皇权之下,皆为臣民,哪有什么忠贞的爱情?
妖猫做祟为奇幻事件,此为虚。与玄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龙少年的执着坚守和一腔热血,他从来没有放弃揭开贵妃死因,即还她一个清白。
陈导的少年情怀在《妖猫传》中传递的淋漓尽致。“我知道她死了,我只是一直不舍......"在这部影片中,陈凯歌对“少年”的固守,或许就是他的电影给人一种分裂感的源头。
而陈导给出的理由是,这部小说极力描绘了盛唐的气象,“这是一个民族处在少年期的时候,没有约束,没有挂碍。唐朝最好的就是天真。”
“人成年了,自然就妥协了,接受了,唯有少年是不接受的、不妥协的、反对的,反抗的。他要证明自己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一样。”
对于别的导演来说,“老”可能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对于陈凯歌来说,这是他的命门。
他不服老。
2017年,陈凯歌65岁,他准备了6年的新片《妖猫传》上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我一直对电影有一点少年心”。
记者问他觉得自己心理年龄多大,他笑:“我还小着呢!”
说起时间流逝,他有点恍惚。“我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流逝了,我自己少年时的景象都还在脑海中。”
他还记得自己20几岁时去看父亲拍戏时候的样子。然后,父亲那一代就那么过去了,就像在水面上划过,没有留下多少痕迹,“时间永远站在年轻人一边。”
于是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妖猫传》前期铺垫了那么多悬念,剧情紧张、紧凑一步步推进,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悬疑片时,后半部分却平铺直叙用白龙的一腔少年热血,固执的守护并最终揭开贵妃之死的谜点。
如此看来是有点爱情片的即视感。
针对观众的吐槽和疑问,陈凯歌的解释出人意料:“其实我不觉得这是爱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一个叛逆少年的热血情。”
“如果让我拍一个纯粹的悬疑电影,我还真不是特别有兴趣。我一贯的创作上的这个风格,是从情节入手,走入更加广大的领域,就是人性。”他说。
在他看来,这部片子最重要的落点,在于“一个少年的热血叛逆”。
他和摄影曹郁讨论的时候,把这个点定义为“一个最黑的夜里头的一束最亮的光”。他要抒发的情怀,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影片是好影片,只是陈导的寓意没能让所有观众读懂。
做为一个热衷拍摄中国历史史诗片的第五代导演,在他们渐渐老去,在他们固守的信念里,显然越来越无法满足年轻一代的文化需求。
于是坊间一直流传第五代导演们已然江郎才尽,张艺谋、冯小刚、田壮壮,这些曾经活跃在中国大荧幕上,令无数人望其项背的名字,竟成了一些年轻人眼中的符号。
陈凯歌自然也不例外。
年轻一代不买帐不代表他们已远去,相反,他们很包容。有一句网络语用在陈凯歌身上再合适不过: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空海要寻找正道,丹龙要寻找消灭痛苦的方法,殊途同归的两人在青龙寺相遇,探秘者与谜底交汇到一起,因与果相遇在一起,佛与道融合在一起,彼此碰撞交融。故事皮相下面波澜壮阔的历史激流,才是超越故事叙述的更宏大的文化叙事。
影片中那句“只要孩子睡了我就平静了”,让我莫名感动,这种禅意,让影片不仅仅从视觉上,更重要的是从精神实质上,传达出了东方韵味,这是国产电影最缺乏的。
中国电影最缺什么?最缺中国味儿。
除了斥资10个亿打造唐城外,影片中空海乘坐的那艘船,是陈凯歌要求工匠依照古法建造,其工艺精湛,曾被陈列在上海世博馆。
而这艘船,在电影中不过出现了区区几秒钟。由此不难看出陈导的工匠精神,他没有放过影片中哪怕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