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背后的“潜规则”

最近发生这样一件事:年近30的表姐订婚了,家族里的人都很为她高兴,确切地说,是如释重负,其中当然是表姐的父母反应最为强烈。

也许只有我注意到表姐脸上寥寥的微笑。

或者是他人也注意到了,但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后来和表姐单独两个人约出来玩,午饭去吃日本料理。等上菜的空档时间里,我跟她说起她订婚的事情。没想到才聊了几句,她竟然失声痛哭了起来。

我这才意识到她微笑背后深沉的无奈与悲哀。

我赶紧安慰她,岔开去谈别的话题,但是她执意要跟我说她憋屈在心里很久的话。

“除了你之外也没有人会听了。”她用餐巾纸遮住发红的眼睛说。

餐巾纸一下子濡湿了。

真正做出订婚这个决定发生在一个月之前,那时表姐和她的男朋友通过相亲认识不到半年,表姐希望再相处一段时间确定这场“终身大事”,但是双方的家庭已经迫不及待。毕竟男方也已经三十多岁,生儿育女的压力在各方的一遍遍重复强调之下在表姐和她男友的心里越来越重,她也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做“人言可畏”。

“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在告诉你一个信息:过了三十岁你就嫁不出去了。”

其实按照表姐的经济条件,她完全可以实现自我独立,十分优雅地过一个人的生活。她也很享受单身的自由与无拘无束。早几年之前她甚至已经做好了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准备,但是所有人都告诉她:

不!可!以!

一拖再拖到三十岁,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的一逼再逼,她终于被“三人成虎”式的强调动摇了。

不结婚?老了怎么办?很苦的。

不生孩子?谁要你?老了怎么办?很苦的。

一直年近三十岁,她依然不明白结婚的意义,她也不喜欢小孩,但是她终于找到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大家都结婚了”而且“大家都生小孩了”。

她希望自己有一天早上在孩子的哭闹声中醒来的时候,不会自我清醒地打算这条脆弱的理由。

“为什么我不可以选择不同于结婚生子的另一种生活模式?”她看着我,“只有我一个人对这种模式感到厌倦吗?”

我移开我的眼睛。

转而聊起她认识了不到半年的未婚夫。

“我不太了解他。我也不想了解。”

我疑惑地看着她。

“越了解就越会发现对方的缺点,相亲认识的都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的,懂吗?”

我点点头,但对她的回答觉得心惊肉跳。

你在同一个“半陌生人”结婚吗?

“快三十岁了还能奢求什么?”

她凄惶地看着我。

和她告别之后我观察了一下身边的女性,越发觉得表姐的悲哀背后强大的不可抗力。

所有的女性千篇一律地走在三十岁前结婚、生子的轨道上。就像火车上的车厢一节节进站一样。生命仿佛单一到只剩下这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甚至成为了大家的“集体无意识”。对大众来说,遵循这种模式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脱离这种模式就意味着离经叛道并且注定受到种种阻力。所以独身和丁克的人数少之又少。然而持续升高的离婚率是否在说明已经有人发现这种模式的单调?

但是我依然无法明白这种模式的来源与制定者?从未有一条法律规定女性必须在三十岁之前结婚。但是这条规则已经到达了人人心照不宣的深入人心的程度并且被极大地实践与恪守,其效力甚至大于一些边缘的法律。

然而不禁要问的是:谁给女性制定了这样一条“潜规则”?“规则何时能被打破?”怎样被打破?

多久之后,“离经叛道者”才能拥有平等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岁”背后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