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视角 | 王羲之写字时是如何执笔的?

千百年来,中国书法的不断发展,执笔方法也有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分类,如三指、四指、五指法执笔法,撮管、握管、搦管执笔法,单钩、双钩执笔法,龙眼、凤眼法执笔法,双苞、单苞执笔法和执笔无定法等等……单纯一个执笔的问题,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北。

艺视角 | 王羲之写字时是如何执笔的?_第1张图片

执笔方法不同,书写姿势不同,就会造成用笔的不同。书法艺术发展到至今,如何正确拿笔成为了每个初学书画人的必修课。

常用毛笔写字的人都知道,正常的执笔方式是五指法,然而2015年时,“中国历代执笔研究”项目负责人、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原所长庄天明做了一项研究指出,在古代常用是二指法、三指法,大书法家王羲之就是用二指法写字,这样的姿势运笔灵活、不受拘束。

艺视角 | 王羲之写字时是如何执笔的?_第2张图片

王羲之执笔图

与他同时代的大画家顾恺之所绘的《斫琴图》中,人物执笔清楚显示为二指单钩;而宋代梁楷的《王右军书扇图》中王羲之的执笔方式也是二指单钩法。二指执笔法其实是一种以食指为主、以大拇指为辅的执笔方法,是一种最简单灵活的执笔方法。


艺视角 | 王羲之写字时是如何执笔的?_第3张图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王羲之的二指单钩法。[东晋]顾恺之《斫琴图》(局部)

若论执笔的手指数目,则有“大指中指夹管”、“大、二、三指搦管,四、五指不用”、“以四指齐排管上”、“五指齐力”之说。

以手指接触笔杆的数量来加以区分,如“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同时看无名指、小拇指是否悬空,又有单钩、双钩之分,如“二指单钩”,可谓变幻无穷。庄天明在收集大量图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历代执笔特征,发现各个时期,中国人拿笔的方式各不相同。比如以方正雄浑著称的汉隶,汉朝人在书写这种字体时,拿笔的方式颇为“粗线条”——笔头朝下,整个手掌握住笔杆,像攥着拳头,被称为“握管法”。

握管式的执笔法。[东汉]《仓颉》(局部)

晋唐至五代主要流行的是二指与三指单钩式的执笔方法;宋代虽以单钩式执笔为主,但双钩执笔法渐兴,至元代单钩法与双钩法已呈并行的趋势;明代虽仍采用单钩法,然主要流行的已是三指双钩式的执笔法;清代出现单钩、双钩、四指、回腕等执笔法多元并存的局面。

艺视角 | 王羲之写字时是如何执笔的?_第4张图片

晋代的执笔

顾恺之的执笔

南北朝的执笔

[北齐]杨子华《校书图》之一,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唐代的执笔

五代的执笔

宋代的执笔

全世界范围内最为普遍的方法是三指执笔法,即是以大拇指、食指与中指合执的方法,这也是现代我国硬笔书写采用的方法。

苏轼在《论书》中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执笔本不复杂深奥,与使用筷子道理相似。使用筷子是为了把饭菜夹到嘴里,执笔是为了有利于写字。一桌人围在一起吃饭,“执筷”的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夹得利落。

艺视角 | 王羲之写字时是如何执笔的?_第5张图片

执笔是为了写字。字写得好坏与执笔有一定的关系,但绝不是像元代郑构所说“善执笔则八体具,不善执笔则八体废”。执笔对于字的优劣不起决定性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天资的高低,人品的优劣,学问的深浅,见识的广狭,用功的勤怠。古今书家执笔方法不同,却都达到高深的造诣,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而“执笔无定法”,并不是说要随心所欲。像运动员攥标枪那样执笔恐怕会影响笔的使转;如果象拿火炬那样,再虎口向下“作书”也不利于挥洒。这“无定法”之中还应“有法”。执笔要顺应生理机能,要舒适、自然、灵活、宽松,不要拘挛、生硬、板滞、僵化。这大约就是所谓“要使虚而宽”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艺视角 | 王羲之写字时是如何执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