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史 略 记

天鹅项下,塞北珍珠;阿什河畔,金京故都;千年文脉,百年学府;师泽龙江,誉满神州;时代召唤,发展转步;科技引领,高职新途。

史接千载,文脉相传。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坐落于素有“金源肇兴地,塞外第一都”美誉的阿城,距金朝古都城址不足五公里。金源文化丰富,曾创一时辉煌。巨鲤成对,堪称铜镜之王;坐龙独一,当视辇辂之宝。

百年办学,薪火绵绵。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前身——阿城师范学校始建于中华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春,由吉林省滨江道领导,校名全称“滨江道立师范学校”,校址在宾县城里。

中华民国九年(一九二O年)秋,迁往阿城镇牌路大街四十五号,更名为“吉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为哈东诸县最高学府。中华民国时期,学校初创,办学历时十余年,艰难前行。

到了伪满时期,曾更校名为“滨江省立阿城师范学校”、“滨江省立阿城县农业学校”、“滨江省立阿城国民高等学校”等校名。

解放战争时期,曾更校名为“阿城县初级中学”、“松江省立第七中学”、“松江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等。这一时期的阿城师范站在了革命的风口浪尖,敏感的学子在这座熔炉里得到了锻炼,涌现出许多革命志士,曾任松江第一行政公署专员的民族英雄何延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学校教育实现了正规化,更校名为“松江省立阿城师范学校”、“阿城县师范学校”等。十年动乱期间,学校遭受到严重摧残,曾被迫停办了五年。一九七四年秋,松花江行署教育局在阿城镇西门外的原阿什河中学旧址建立师范班,定名为呼兰师范阿城分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九七九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恢复“阿城师范”名称,更校名为“阿城师范学校”。学校最辉煌的时期,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不但在省内广有盛誉,而且在全国也颇有影响。

知名校友诸如:白铁山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基地的副司令员、李殿勋曾任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高狄曾任吉林省省委书记……。

三校合并,转型发展。二OO二年三月,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将阿城师范学校、五常师范学校、哈尔滨教师体育学院三校合并于原阿城师范学校,资源重组,强强联合,百年老校再换新颜。

新阿城师范学校迅速发展,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十一万平方米扩展到二十五万平方米,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公寓楼等。

二OO七年三月,在高职教育发展大潮推动下,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应运而生,成为由哈尔滨市政府创办、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秉承“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特色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立德、笃学、精技、致用”的校训;立足哈市、面向全省、辐射全国,重点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突破,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

二O一一年十月,学院顺利通过了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院的办学特色以及依托金源文化传统而形成的丰富而厚重的人文精神。

启宏图于盛世,大手笔绘制大蓝图;建伟业于当代,新教育塑造新栋梁。

峥嵘岁月,浩浩汤汤;筚路蓝缕,奋发图强;百年学府,无上荣光;高职新途,任重道远;继往开来,再铸辉煌!

二O一二年五月  立石为记(立于学校大门内)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 史 略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