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16年大浪淘沙般的发展,网综在2017年进入“超级网综”大年,其吸睛的能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2017年的暑期档,在《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和《2017快乐男声》的“联合”之下,网综甚至有了“秒杀”电视综艺的气势,这也证明了在重金、人才等大量投入之后,网综已经有了和一线卫视正面对抗的能力或者说底气。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综就一定可以走得比电视综艺更好,《十三亿分贝》制片人马力曾断言:“估计网综70%都是赔的。”这也侧面论证了网综靠“砸钱”似乎也走不了多远;更关键的是,在接近100档网综中,音乐综艺和“嘚吧嘚”的语言类综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试想一下,当追求个性的互联网上也都是被大家“吃腻了”的东西的时候,用户又还有多大的热情再投入进去?
音乐真人秀、访谈、脱口秀,网综的“三驾马车”
说到网络综艺的爆款,前有《奇葩说》《吐槽大会》,今有《中国有嘻哈》,可以说音乐类、访谈类或者是脱口秀占据着网综类型的大部分江山。仅就2017年暑期档而言,《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2017快乐男声》三大音乐或者叫偶像选秀直接“撞车”,偏偏要在同一个大类型之下,同一个时段之下,让用户进行选择,硝烟味十足。
爱奇艺陈伟曾说:“娱乐最大的品类是音乐,因此在综艺节目领域,份额最大的品类也就是音乐类节目。可以说,在任何时代或任何一个圈层,音乐类节目都是最大的一种娱乐形式,所以从做综艺节目角度来说,音乐类节目自然是我们的首选。”
当然这三档音乐综艺还是有着不同的切口,例如《中国有嘻哈》将重点放在了小众的嘻哈音乐上,这是小众文化向大众文化的一个推广过程;《明日之子》更像是在打造偶像,唱歌只是一个辅助;《2017快乐男声》则用充满了故事性的剪辑,增强了其音乐真人秀的感觉。所以,几档节目虽然所属大类相同,但也还是都做出了自己的风采。
而除了音乐综艺,“嘚吧嘚”的访谈、脱口秀则构成了网综的另一片天地。从《奇葩说》开始,《晓说》《圆桌派》《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十三邀》等都是属于语言类的网综,可以说打开任何一家视频网站,几乎它们都会有至少一档这样的节目,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当靠着“大尺度”的网综语言类节目在政策把控下不能再“大尺度”的时候,网综语言类节目除了大量“机械地复制”外,又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语言节目“套路”满满,用户真的“吃不腻”?
要说网综语言类综艺的“鼻祖”,也许就是《奇葩说》了。围绕着一个社会话题,来一群特别敢说且特别会说的“奇葩”,除了马东的花式口播广告,更重要的是马东率领一群“老人家”开启了网综语言类节目“污”的先河。比如在讨论“选择一年不能啪啪啪还是一年不能买买买”时,大张伟选留啪啪啪,因为觉得一年不做“进出口贸易”跟一年不吃饭一样的;而蔡康永选择买买买,因为“啪啪啪可以用买的”。
随后,不少网综里都是大开“污”界,平时在电视端一本正经的汪涵,在《火星情报局》里面也能在肢体和语言之下“污”力十足;还有《拜托了冰箱》里,化身“何首污”的何老师带着耿直boy王嘉尔一唱一和,比如王嘉尔一脸耿直地说出:“我下面比较厉害。”
于是,对于网综而言,这样的语言类节目在刚开始时确实很对年轻人的胃口,和电视端“一板一眼”的形象相比,网综似乎就活泼接地气多了。因此,在网综吸引用户的第一阶段,这样的“污”更加切合了年轻用户的需求。在年轻用户不小的生活、工作、学习压力之下,当电视综艺难以再激发用户的娱乐感时,“污污”的网综语言类节目满足的就是用户渴望最轻松的娱乐+最酣畅淋漓的刺激的需求, 所以“卖污”就成为了网综语言类节目的“标配”。
当然,既然用户需要的是“刺激”,那么当有大量“复制品”的时候,“刺激”也就消失了。这是网综语言类节目目前给人一种疲劳感的原因之一。而除了“污”,网综语言类节目还在“怼文化”上下足过功夫。《吐槽大会》就是如此,对着明星吐槽,满足的可能也是用户的一种“狂欢心理”。
正如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所说,人们在狂欢状态下其实就四种情感需求:“随便而又亲昵的接触、插科打诨、俯就、粗鄙。”因此,在网综语言类节目带动的一波“怼”文化里,通过戏谑的语言,用户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释放情绪,收获认同,从而实现草根的情感狂欢。
但是,任何“狂欢”经由复制还能从心底再次引起狂欢吗?显然很难。而这也就是《脱口秀大会》虽然和《吐槽大会》共享着制作团队,但是所造声浪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的原因。
因此,这些都证明了“同质化”的可怕,电视综艺的“同质化”让不少年轻用户投向了互联网,如果有一天网综也充斥了太多的“复制品”时,又会将用户逼向哪里?
拼工业品质和节目制作理念,前提也要找准切口
所以,不管是在电视端做节目还是在网络端做节目,最根本的还是要从自身出发,真正去了解用户、发掘用户,从而满足用户。
陈伟曾说爆款网综要有五大维度:切口、角色、团队、互动、平台,如今对于网综而言,有了大量资本的涌入,加上广告商对于网综的看好,它们已经有了经济上的底气,爱奇艺CEO龚宇就表示,“愿意去高投入砸出一种新的模式。”而这个新模式就是今夏的爆款《中国有嘻哈》。
而有了经济,直接影响的包括了“角色”——请什么明星?对他们如何定位?还影响着“团队”,靠着高薪的吸引力,加上互联网环境相对自由以及大的趋势,不少电视制作人都已经“入网”,这也为网综增砖添瓦;还有“平台”,平台有多大,可以对平台用户的特征做出多么精确的分析,是重点,而这又影响到了“互动”,毕竟知道了自己用户的喜好,互动起来也就更加方便。
所以,在这五大维度中,真正难以思考的,其实就是切口,且是小切口。比如《奇葩说》就是抓准了年轻人渴望分享观点但又有点羞怯的小切口,它的目的就是让人看到现在年轻人的风采;《中国有嘻哈》的切口就是小众的嘻哈音乐,包括即将推出的《中国有街舞》也是对于亚文化的表达,它们虽然小众但是经过网综的传播,只会让大众感觉到新奇;再比如《吐槽大会》,其实也是对于“互怼”这一年轻人生活中的“状态”的切入,所以用户会很有代入感。
因此,网综想要走向更好的明天,在垂直细分的基础上需要的还是多一些“思考者”,去发掘更多的切口,而不是需要那么多“复制者”,一味的模仿传奇,最终毁了传奇。总之,2017年网综的表现已然亮眼,只不过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还是要时刻保有一颗思考的心,将网综做得更加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有趣”,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