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一

     今天的学习,活学活用,立马用上了人一己百的功夫。反复研读,颇有所获。

     学、问、思、辨、行齐头并进。

     学生的问题是,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这个问题抛却了行,不合知行合一的道理。先生的回答是,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举了三个例子,学孝,学射,学书。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盖学之不能以无疑,则有问,问及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也,即行也。由此可见,学问思辨与行,紧密相结合,同步进行。非谓学问思辨之后,而始措之于行也。先生说。盖析其功而言则有五,合其事而言则一而已。

     心外无理。

     学生说,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的问题是先学再明理,向外求穷天下之理的方法。先生说,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其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是犹目之不明者,不务服药调理以治其目,而徒怅怅然求明于其外;明岂可以自外而得哉?先生的比喻,多么的明白透彻。

  学生的问题,把知与行分开,把心和理分开。还隐含着知尽然后穷天理。先生就他这三点错误认识,一一批驳。

  有几段话说的简直像是绕口令。知不行之不可以为学,则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矣;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则知知、行至之合一并进,而不可以分为两节事矣。

   所以,笨小孩的好处就是,反复学、反复学,终究能学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学《传习录》之浅见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