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导致子女完全迥异的选择
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讲:“女孩子嫁人,千万不能嫁给与自身家庭背景悬殊太大的,咱家家庭条件一般,你以后可不要嫁给有钱人,会被人瞧不起的,找个踏实能干的就行了”。
于是,我从小便明白:“这世上,分为富人和穷人两种,在婚恋市场上,有一条金科玉律叫门当户对。”到了适婚年龄,“门当户对”无疑成为我择偶标准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我最终也按这一标准寻觅到了自己的“Mr right”。
而我的闺蜜小米,曾在我一脸惊愕的问她为何苦苦主动追求身边的高富帅晓光时,跟我促膝长谈起她母亲的故事。她母亲年轻时也曾是肤若凝脂、明眸流盼的大美女,身边自然不乏追求者,但她最后却选择了家境贫寒的那位,也就是她的爸爸,结婚后方知什么叫“贫贱夫妻百事哀”,两人之间的矛盾也像雪球一般越积越大,直到后来升级为“三天一小吵,七天一大吵”。虽然随着后来经济的改善,两人的关系又趋于和谐,但她妈却无法忘掉昔日贫寒之苦。为了让女儿的感情能少些经济困窘的考验和侵蚀,她一再向女儿灌输“结婚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在有感情基础的前提下,女人要尽量选择条件更好的”这一观念。令人欣慰的是,小米终于与晓光喜结连理,并且现在也有了一个可爱白胖的儿子,一家人过的其乐融融。
在此我并非想表达对自己选择的悔意,毕竟直到现在我仍觉得自己确实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终身伴侣;也无意褒贬闺蜜小米的选择。只是觉得,在相似的家庭背景下,两个学历、相貌也大致趋同的女孩在面临同样的机会时,为何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下会做出完全迥异的选择,我在母亲的耳提面命下,活成了循规蹈矩,不敢冲破世俗藩篱的“沉默中的大多数”,而小米却在母亲的引导下,敢于向世俗的眼光说不,勇于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或许应了那句话,决定你命运的,不是你面临的机会,而是你做出的选择。
我们就像同一个剧本,通过不同的表演方式演绎出了两种不同的结局,但你很难说哪种选择更好一点,毕竟幸福的模样不止一面。
但导致两种结果的根源,在于父母不同的教诲。
二、你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是父母的延续吗?
我发现身边总有这样的例子,那些官场或商场出身的孩子,一般情况下比其他人更具有全方位的视野,他们在沟通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诉求他人支持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很优秀,性格大多也阳光开放,原因无异于从小耳濡目染,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渐渐领悟出一套为人处世的法则。而家境贫寒的孩子,他们可能在学业上成绩斐然,但沟通交际能力普遍欠佳,做事容易束手束脚,性格也较为内向敏感,他们从小看到父母为生活奔波的艰辛,内心自卑而敏感,会强迫自己努力读书,却对交际沟通能力置之不问,因为他们发现身边没有什么可以仰仗利用的资源,也不会把人脉做为一项资本,只想依靠自身的微薄力量改变命运。一旦走出校园,他们的“学业之强”相比那些官场或商场出身孩子的“综合之强”来说,就像纸老虎,毫无抵抗力。
父母,其实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和人生楷模,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气魄胆识都是在父母的影响下慢慢养成的,正所谓“父母胸中有丘壑,孩子眼中才更容易见到山川”,开放民主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更大气,也更容易具有尊重他人的特质;而狭隘市侩的家庭却更容易把孩子培养成自私、见利忘义的“小市民”。
但不是说官场或商场出身的父母各方面都比普通老百姓强,每一阶层的父母都有各自的局限性,著名作家毕淑敏曾说过:“父母不是完人,他们身上也肩负着历史的渣滓和沉淀,这不是他们的过错,只是他们的局限。同理,在我们的身上也是这样,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将很多糟粕遗留给他们,人类就是这样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繁衍着。”
三、学会客观评价父母折射在自己身上的影子,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千百年来,“恪守孝道”成为中华民族世代沿袭传承的美德。我们总觉得冒犯父母是对他们的大不敬,正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子女眼里也出“善父”,总以为父母身上所有的特质都是闪闪发光的,久而久之,感性蒙蔽了理智,我们自己也不由自主的在继承他们优点的同时,顺带继承了那些污秽和糟粕。于是一代代就这样繁衍着,延续着。
假如我们暂时把自己抽离出来,作为旁观者来反思自身的局限和缺点,可能会发现这些都与父母如出一辙。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除了生物界的自然遗传外,跟成长环境、生活习性也有很大关联。
若想跳出从父辈身上沿袭而来的局限导致的困局,我们必须擦亮眼睛,对自己和父辈之间的关系来个深层解剖和系统清理,将其精华部分永久保留,落伍过时尚有保留价值部分优化升级,污秽杂乱完全成为人生障碍部分弃之如敝履,这样我们才有精进的希望。
直到有一天,你蓦然回首,终于发现你已悄悄甩掉父母留下的拐杖,学会了独立走路。
但那只拐杖,会永远成为你记忆中的守望,你珍视它,却不再依赖它,这才是真正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