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喜欢周星驰?

大年初一,如约还了星爷一张电影票。《美人鱼》自身没来得及多想,倒是“我们为什么喜欢周星驰?”这个问题却在脑子中思索再三。也许我们喜欢的不仅仅是周星驰···

追逐欢笑的本能:刚出道时的周星驰曾经尝试过一些其他类型的表演风格,但在港剧繁荣的时代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后来的一些尝试让周星驰找到了观众不同口味的G点,并逐渐在表演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说到周星驰我们本能的反应是喜剧,欢乐,无厘头。周星驰用他那招牌式的表情和贱笑,给我们带来过无数次的笑声,但或许被我们津津乐道的无厘头,仅仅只是周星驰满足观众、生活和电影市场的一个折中品而已。周星驰想要的不仅仅是人们欢笑的本能,更需要为自己内心的诉求找到一个窗口。

孤独症患者的共鸣:私底下周星驰是一个很内向,很孤单的人。也许他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只剩下了表演,也只有通过表演,他才能找到与这个世界的平衡点。所以当他几近癫狂的表演的时,总是透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忧伤是那样的淡,以至于很容易便被他的夸张搞笑和无厘头的行为迅速的掩盖而过,使人很少能够留意。随着票房的增长和影响力的扩大,周星驰逐渐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作品中。喜欢周星驰的朋友能在其后期的作品中能发现许多。也许《唐伯虎点秋香》中的诗句:“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是其内心的最真实的独白。现实生活中的他,曾寄希望于能有个红颜知己读懂自己的心。但是没有但是,爱情终成其生命中唏嘘无奈的回忆和遥不可及的奢侈。好在,他还有电影。细算一下,周星驰已过了五十知天命之年。当一个人对生活乃至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时,恰巧,他即没有朋友,也没有爱人,即没有家庭,也不懂表达。唯一剩下的方式就只有电影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们还希望他的电影要保持以前的模样,这样即不现实又过于太贪婪。真正的落寞是无言的,犹如《功夫》中哑女零钱被抢,阿星跳上电车时的笑声,个中滋味,不尽言表···

生活不易的具象化: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多以小人物的身份出现,就算贵为《食神》,也要把他贬落凡间,然后悟道真谛,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来。或许这是那个时代港人奋斗的精神的具象之所在,到如今可能多了另外一层含义。现如今喜欢周星驰的人们更多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小的时候通过录像带、VCD 不止一遍的观看周星驰的电影,这些回忆或许已经成为这群人生命中最肆无忌惮,最无拘无束的光阴,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成为社会的一部分,生活中镶嵌了诸多的辛酸与无奈,当我们真正意识到那些小人物只是我们的缩影时,再看电影,便多了一条维度去碰撞和解读,去感悟和体验。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喜剧是悲剧的真正原因之所在。我们总是叫嚷着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不是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我们只是愿意为有机会去触碰自己过往的青春而买单。

怀旧的最后一缕尘烟:也许很多人抱怨周星驰的电影变了,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变的不仅仅是周星驰的电影,变的还有我们自己,还有这个时代。我们这一代是悲剧的,因为我们处在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夹缝中,注定要被两边的力量所拖拽。同时我们也许是幸运的,因为随着信息的飞速传递,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再也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和空间把过往的时光沉淀,周星驰或许是我们这代人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和个人情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为什么喜欢周星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