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

《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_第1张图片
《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海报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张艺谋执导,于1991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女学生颂莲嫁入陈家之后,和几个姨太太之间勾心斗角、争风吃醋,并最终被逼疯的悲剧故事。在影片中,当颂莲和三太太梅珊一同站在陈家大宅的高楼时,颂莲自问自答道:“我就是不明白,在这个屋里人算个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颂莲轻描淡写的语气,让那个肃杀的冬日显得愈加冰冷。这种冰冷不单是天气、更是人心。

《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_第2张图片

一说到《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我们首先会想到的词是“封建礼教”、“女性所遭受的摧残”、“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迫害”等等这些。细细体会,如果把这些词用到《雷雨》、《家春秋》这类以封建大家庭为背景的电影中,又有何不可?如果不提这些老生常谈的词语,《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有何特别之处呢?

No.1还原“人”,而不定义“人”

影片的开头便是颂莲和继母之间的对话,颂莲答应继母去给大户人家做小老婆。她出奇平静的语调仿佛是在诉说一件和自己不相干的事。继母则是以谄媚的语气、讨好的口吻小心地询问着。这一节的画面是颂莲的脸部特写,没有情绪的波澜、没有软言侬语的退却,却始终是刚毅坚定,将颂莲和继母之间早已冷却的亲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_第3张图片
颂莲的特写镜头

亲情尚且如此,姨太太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则更令人心寒。面对陈老爷的荒淫无道、二太太的绵里藏针、三太太的暗度陈仓,甚至还有丫鬟雁儿的攀龙附凤,身处其中的颂莲除了让自己更狠更霸道别无他法。

无论是颂莲与继母之间,还是她与陈老爷、姨太太们之间,传统意义上的母女之情、夫妻之情、姊妹之情都被无情地消解,人被摆放在一个利益场中。人对利益的追逐成为支撑整部电影的核心。然而导演张艺谋却并没有对这一命题进行道德绑架,也没有对“人”的好坏、善恶进行定义,而仅仅是力求还原“人”,还原人与人之间的敌意与仇视、自我毁灭与相互摧残。

No.2对女性问题的重新思考

在五四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在中国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主张女子应该走出封建家庭、去学堂接受教育。颂莲便是一位接受过教育的女性,她的女学生身份在影片开头便已提到。但是,正是这样一个走出封建家庭的女性,最终却又被困入其中。导演张艺谋在这里探讨的不仅仅是女性的地位问题,更是对女性与社会、家庭问题的重新思考。

三太太梅珊曾对颂莲说道:“虽说你是个读书的,我是个唱戏的,我们这种人都是一回事。”我们的固有理念认为受过教育的女性本应具有像张爱玲、萧红那般反抗封建家庭,要求平等自由的勇气。但是作为“新女性”的颂莲却截然相反,她放弃了学业,嫁入大户当上了姨太太。我们这里并不是对颂莲进行道德绑架,而是旨在说明这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当我们把目光停留在张爱玲、萧红这样颇具现代意识的女性身上时,我们是否忽视了像颂莲这样终究没有从封建家庭中逃脱出的女性?

No.3冷得依旧的暖色调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艺谋依然使用了大红色作为主色调。但却不像《红高粱》那般,书写生命力和野性的喷薄,而是表现了极致的冷。

《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_第4张图片
影片中的红灯笼

色彩是影片中十分重要的视觉语言,也是导演意图最为直观的表达。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高挂在门头的数十个红灯笼、颂莲的新嫁衣、梅珊精致的戏服,都是鲜艳的大红色。这些暖色调的使用,却没能抵过影片中的悲怆压抑的主调。反而被主调吸收,愈发衬得阴冷。反色调的使用,让整部影片独具艺术的美感和张力。用张艺谋自己的话说:“《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五代风格发挥到极致的一个作品。”


我是约克镇的疯子,和我一起疯看电影吧!欢迎交流、点赞、关注哦~看文愉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我们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