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车司机遭遇“大围堵”想到的

从专车司机遭遇“大围堵”想到的_第1张图片

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这里没有嘀嘀,大部分人没有听过锤子手机,也没有Uber,偶尔几次在稍大一点的城市使用嘀嘀打车,但苦等半个小时却杳无音信,因此准确来说,我至今还未尝试过专车服务,但这不影响我对这件事情的思考,今天来聊聊我从专车司机遭遇“大围堵”想到的一些事,权当夏夜里乘凉时扯扯闲话。

Uber来到中国之后,发展迅猛,凭借出色的营销模式和传播手段,不到半年时间便在一线城市杀出了一条大道,各种大牌明星、草根明众纷纷加入专车行列,其营销模式一度成为互联网O2O营销的经典,更有Uber的忠实用户大声疾呼应该为Uber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节能减排,提升经济活动效率”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授予诺贝尔奖,一时之间,Uber以及众多打车软件平台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公司。

然而最近“专车”这个词却以更加激烈的方式出现,连续两天,两个省会城市因专车司机被钓鱼执法,引发大量专车司机赶往事发地点救援,进一步激发冲突升级,听说昨天在武汉的特警已经出动,还好现场得到控制,并未发生更加惨烈的争斗。

先来还是先来看看这两次事件的简要描述:

事件1:6月12日晚间,杭州余杭塘路教工路口出现大面积拥堵。网曝拥堵原因疑似为两名当地出租车司机“钓鱼”向杭州运管部门举报Uber专车司机所致。

事件2:昨天(6月15日)13时左右,汉阳区公路运输管理所的执法人员,查处1辆涉嫌非法营运的“专车”,大批专车司机赶到现场,并引发市民围观,导致钟家村及周边道路堵塞。警方赶赴现场处置,特警出动维持秩序。目前车流恢复平稳。

早在6月10日,广州市交委被爆钓鱼执法,打击专车,引起专车司机不满,到了这两天,更是出现大规模的冲突事件,就像大家事先开了会一样,凡是专车业务推广比较好的城市都陆续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也让以Uber为代表的专车平台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

从这两次的典型事件来看,他们都几乎都呈现一样的模式:专车司机遭遇钓鱼执法,微信求救,专车司机们驰援,交管部门需处理当事司机和车辆,引发冲突,当然这里面也有出租车司机的参与,但我们可以惊人的看到专车司机们在没有任何官方调度命令干预的情况下,都迅速的朝着事发地点聚集,在这里暂且不谈人员聚集对当地交通带来的影响,光看这背后的自组织行为对事件带来的影响,有关部门就已经hold不住了,越hold不住越想采取强制措施,好在Uber平台及时通过GPS定位向专车司机们发送疏导信息,通过利益引导有效的舒缓了紧张局面。这在以前是很难见到的,即使在三五年前,遇到这样大规模的群体冲突,参与的人们总会制造出点“头破血流”的事件方可罢休。

原因

从新闻媒体上的报道来看,并未对引发冲突的深层原因进行报道,或许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或许这里还存在诸多“利益集团的冲突”、“思想观念的冲突”等,一时之间也未必能说得清楚,但我觉得任何事的发生必定有其原因,就像一个人之所以向前狂奔,莫过于两种情况,一是前方有吸引他的东西,他拼命狂奔生怕错失时机抢不到自己的那一份;二是后方有巨大的恐惧在逼迫他向前走,比如一只饿狼在追他,不跑的话就是死路一条。一个人如此,一群人也大抵如此。

回到今天的专车司机事件,我想之所以爆发这样的冲突,无非是专车司机的发展触动了利益既得者的神经,他们担心自己的客源都转用专车,而这将直接导致他们每天的收入减少,家里老婆孩子吃不饱,如果能通过政府力量介入,以“正当理由”出面阻止专车这股“邪恶”力量蔓延,至少可以让自己再多赚几年罢。由此看来我们可以从这次事件的主要参与方——出租车司机的角度来分析,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这里是一位老出租车司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过的话,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知一二:

开专车两个多月的老王以前就是个老出租司机,转行专车后发现以前真是亏大了。“开出租车一天要交‘份子钱’350元,辛辛苦苦一天做50单,到手也就600元左右,开的还是桑塔纳手动挡,离合器踩到晚上睡觉脚抽筋;而如果是租车开专车,一天租赁费350元,做30单就能轻松赚到超过千元。”

按照老王的这个说法,专车司机在使用频率较高的城市(如上海)月入3万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可以享受以前开出租车从来没有享受到的福利:每天睡到自然醒,这就是打车平台带给司机们最直接的改变。当然,不是所以司机都可以开专车,不同的平台对司机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要有三年以上驾龄,自带的车子要是五年以内的,价格在10万以上的,还需要是当地牌;加盟专车后,还有很多细节上的要求,比如要给客人开门,车上要有水、纸巾和无线Wi-Fi,一号专车甚至要求穿衬衫打领带。而这些要求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专车服务的水平,这对所有享受专车服务的乘客来说是莫大的福利。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过和我一样有过打不到车的经历,特别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天、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站在街边,我们急着去往下一个目的地,好不容易拦下一辆出租车,却被无情的拒载;即使打到车了,你却要忍受出租车司机肆意的在开车的同时抽烟、打电话;相比于这样的“惨痛”经历,当一种全新的更便捷更优雅的出行方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自然选择了拥抱新者。

因此从司机和乘客两个方面来看,新的打车平台解决了“找客难”和“打车难”的两大问题,同时通过优质的服务理念的导入,不断提升整个出行服务水平,更多的优质司机和优质客户加入这个行列,这就是一个新时代下出行行业的入口,人们通过打车平台、社交工具聚集在一起,不断同化社群的价值观,继而像磁铁一般吸引各种资源不断的涌入。在我看来,这就是李善友教授所解读的互联网“风口”,Uber不拥有任何一辆车,但它拥有所有参与其中的汽车的入口,这就是典型的超级连接者的特点,他们作为“事物之间连接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事物本身的价值,这已经足够疯狂,我想这也就是引起现有利益既得者们颤抖的原因吧。

管中规豹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场典型的新旧模式之争,类似的场景我们已经见过太多:淘宝的出现,让成千上万的实体门店遭遇冷门,马云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但最终大家都开始接受淘宝的实惠和便捷;微信的出现,让传统运营商急成热锅上的蚂蚁,甚至一度传出微信要收费的谣言,但最终被马化腾说服,运营商内部也开始认识到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着手转型(成立互联网公司、推出独立品牌的智能手机等都是在尝试,但要走的路还很远);数码相机的出现,让传统照相机行业面临衰退,曾经的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柯达在2011年的申请破产保护就是典型例子,现在数码照相技术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的每一次手机自拍当中;还有以 iphone 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出现,整个手机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曾经的巨头诺基亚在几番挣扎之后也只能沦落到日薄西山的境地。

这仅仅是出行服务行业转型过程中的小插曲,更多的领域正在悄然(或已经完成)发生同样的变化,回到自身,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系,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扪心自问,我是否也已经更换了操作系统,而不是仅仅打了几个补丁?新我和旧我是否依然还在打架,那个执拗的自己是否还停留在过去的固有思维模式里迟迟不肯迈出尝试的那一步?而我想,这一切只有实践方能得到答案,勇敢的去做吧,走出舒适区用行动去迎接新的挑战,这比什么都重要。

新的终将取代旧的,这是时代的选择,没有谁对谁错,谁都争不过趋势,一切都将顺从时代的发展,类似的冲突可能还会再爆发,但我想,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 推荐阅读: 《互联网世界观》 李善友

从专车司机遭遇“大围堵”想到的_第2张图片
从专车司机遭遇“大围堵”想到的_第3张图片

读来读往的官网:http://www.coseaky.me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浪微博:@i大伟8

播客节目:荔枝FM、喜马拉雅、Podcast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专车司机遭遇“大围堵”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