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悠悠千年

古朴的羊皮纸下,演绎了多少世人沧桑,摩挲着这古老的质感,穿越了千年一般,腐朽的只是宣纸的文字,留下的却是一代的传承,只字片行间,墨香流转,流溢的如诗如画,充斥寰宇之间。

当用春秋的笔法将这鸿篇巨制写下,鲁国的史官大笔如椽,描写的早就不是历史,那用古隶书写的文络字体,变成了篆刻在竹板之上的艺术。

那一笔一画刻画的文字,却是将文化的严谨与时代的高雅尽是如泼墨般洒下,用百家争鸣的染料,将圣贤所在的春秋丝毫无误的尽数刻画。

举起一本中庸大学,这是要举的,拿体现不了对圣贤的膜拜,此时在翻看细诵那一个个的晦涩文字,微言大义,每一个字都是那些人的精神追求和心血总结,我们在这些书本里寻找历史,追溯那风沙背后的荒凉。

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文字是篆刻在青铜大吕之上的,那时被神化的君王奉为神的文字,描绘着一个个的甲骨文,在那时起,文字代表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文字,而且代表着古中国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历史,有了文字,在我们的血肉中才能凝聚起中国的血性和尊严。

勾勒的青色纹理,篆刻的蝇头小字,将那片色彩纷呈的历史展现在后人面前,诸子百家游历诸国,常常都是赶着马车,运载着一卷又一卷的经义,于这片大地上传播着自己的信仰。沉重的竹简,一列又一列的刻写着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里面不仅是文字,还有着圣人的道。

当蔡伦机缘巧合做出了“蔡侯纸”,文字的载体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古老的书简渐渐被轻薄的亚麻纸张代替,一抹狼毫带着些许墨色将略发黄的亚麻纸深深的浸透,帛书也开始渐渐的出现。

三都一赋道尽了古老京都的繁华沧桑,那荡漾在洛水之畔的温婉女子,手持一杆横笛,若画若仙,施施然从文字中走出,在现了往日的风采。文字不仅是文字,还是一幅画,一副传神的绝世佳作。

兰亭边上,一道青色身影矗然而立,手中毛笔挥洒,笔锋微转,一行行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他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酒醉的这一次书写,将自己的书法推至化境,书圣的字是遒劲的,又有一丝飘逸之气,将人的隐居世外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字是属于他的,这是用灵魂书写,不可磨灭的,深深藏在他的血脉之中的东西。

在此后,也出现了诸多大家,一笔一划,仿佛不是文字的书写,而是灵与肉,天与人的交融,洁白而又带着沧桑的历史画册上,描绘着一个又一个的符号,这是刻印在我们血脉的东西,这是深藏在我们灵魂的东西,悠悠传承,不可磨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脉相承,悠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