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智慧(七):仪式的价值

生死智慧(七):仪式的价值_第1张图片

什么是仪式?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结婚仪式,2015年黄晓明豪掷千万,包下上海展览中心迎娶Angelababy,让不想结婚的妹子看到这阵仗都春心荡漾了起来。

今天由林其贤老师给大家讲礼仪的种类及作用,而成庆老师则用十天前亲历岳父大人仙逝的感受,给大家讲授面对他人死亡所需要做的准备及相关的仪式。

林其贤:国立屏东大学中文系所副教授,主要教授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佛教生死学、佛教心理学等课程;

成庆:史学博士,上海大学历史学讲师,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佛教思想史,近年来主要关注基础佛学的普及教育与推广。

一、仪式的种类及意义

仪式具有形式,但不只是形式,礼=礼意+礼文。

1、礼仪的分类

吉礼:祭祀典礼,对日月星辰、风雨社稷、五岳山川以及四方百物等祀典;

凶礼:丧葬以及对天灾人祸的哀悼仪式

军礼:检阅、出师、乞师、致师、献捷等

宾礼:诸侯对王朝朝见、诸侯间的会盟

嘉礼:婚礼、冠礼、立储、诸侯见庆贺等。

2、企业仪式

(1)问候仪式:怎样展位,怎样称呼,什么程度的争论或激动可以容忍等;

(2)赏识仪式:完成特定任务、晋升、退休....时举行,当事人得到奖赏,并周知赏识缘由;

(3)工作仪式:如上班前的集会唱歌,以及发明人名字命名新产品,是增加自我价值感的途径;

(4)管理仪式:如各种正式会议、计划框架与成本曲线分析等;

(5)庆典:这是超凡的、引人注目的仪式,当企业通过特殊里程碑时举行;

(6)研讨会或年会。

企业仪式的主要作用在于建设企业文化,通过各种仪式,有利于企业价值观的传播,让员工产生归属感、自豪感和向心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

3、仪式的转化、过渡和整合功能

生死智慧(七):仪式的价值_第2张图片

上班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我们隔离工作之外的情绪和干扰,做到专注当下业务。工作期间的点心时间则让工作有个适当的过渡,整合就是将工作内容进行再整理。

生死智慧(七):仪式的价值_第3张图片

特别赞同仪式里的隔离功能,就比如林老师说他每天上班的仪式从学校门口的绿化带开始,早上车子开过绿化带进入校园,就进入工作状态,完全专注与学校的事情,而下午下班车子开离绿化带,就宣告今日工作结束,校长大人打电话也可以不接,够酷吧!

生活需要仪式感!

是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我们常常将家里的情绪带入中作中,更多的则是将工作的情绪带回家里,希望自己学习之后能时常练习这样的仪式。

二、生命礼仪的意义

在人生重要历程举行礼仪,可以稳定角色转变时的不确定感。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是人生“关卡”,此时,必须向过去告别,并承担社群新赋予的角色与任务。

仪式举行,礼器运用,一象征性的符号意涵,让人认清目标,并有团体加持,强化面对未来的勇气与动力。

1、常见的生命礼仪:

出生礼:从怀孕到出生、周岁阶段,家族香火得以延续,令人喜悦,同时生命的脆弱使人谨慎,于是有出丁、胎神、三朝、报酒、满月、收涎、周岁等仪式,呵护新生命,同时赋予其父母、祖父母新角色与任务。

成年礼:从依附转向自我人格养成,同时需要得到社群的肯定;

婚礼:迈向真正的成人阶段,意味父母亲交棒与责任圆满;

丧礼:协助亡者、家属与社会来接受死亡的事实。带领人们体会死亡真相。

2、丧礼的功能与意义

(1)丧礼的社会功能

死亡对于个人来说,行程的是失落,对社会群体来说则为失序。

生死智慧(七):仪式的价值_第4张图片

(2)丧葬仪式的疗伤功能

生死智慧(七):仪式的价值_第5张图片

(3)丧葬礼俗

临终:交待后事、家属随待在侧

初终:举哀、送终、守灵

殓、殡、葬:净化遗体、停放遗体、入土安葬。

对于丧礼仪式,著名作家曹又方女士的丧礼仪式在生前举行,别具一格。

曹又方1998年发现罹患卵巢癌,2001年,被确诊癌症后的第三年卵巢癌再度复发。

在这一年,她隆重举行了个人生前告别仪式,同时也是自己精选作品24卷选集发布会。在告别仪式上,现场挂着美丽的沙龙照,曹又方精心打扮,黑色的礼服别着大红花,优雅而冷静。相比于亲人死后的哀嚎大哭,这样的一种告别仪式更有意义(曹又方于2009年离世)。

三、我们究竟该怎样告别?

成庆老师的岳父道明居士于2017年6月7日突发脑溢血送进医院,在医院ICU抢救17天后,于24日往生。

成庆老师因为教授佛教,所以他为岳父所做的临终告别完全遵从佛教传统方法,包括为往生者的助念、告别仪式。

成庆老师亲历了这次亲人的离世,深切体会到现代医院和殡仪产业的残酷、冷漠和商业绑架,在这个过程,拥有自己独立而完整的生死观念至关重要。

临终场所的选择很重要,19世纪主要在家里,而现在主要在医院。

医院对于临终者是一个最坏的选择,环境的陌生,制度的呆板,身处ICU病房甚至只能透过一个摄像头完成5分钟的探视。然而临终病人在离开时,如果有亲人的陪伴,没有互动,会非常残酷和恐惧。

而殡仪产业中对亡者的不尊重,对家属的道德绑架,更是为让情绪失控的家属毫无理性判断。

好在成庆老师修行颇深,在这过程中,为亡者做了足够的助念,仪式也尊崇其内涵和精神,同时让在这过程中让家属没有情绪失控。

用成庆老师的话来说,经历这场亲人的离世,犹如一场现实的修行。死亡不是一去不复返的东西,只是因缘的变化,聚散随缘。

感谢成庆老师的真诚分享,更是感谢道明居士对大家进行的一场离世仪式的教育。

理论课程的教授与现实体验的分享,让我们的生死课程变得更为现实与丰满,相信这一切都会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进程。

再次感恩!

我是幸容,感谢您的阅读!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死智慧(七):仪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