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智者派,现象学是存在主义的最亲密的同盟军。
一、存在主义哲学家及其思想
存在主义的基本信条是孤独的、疏离的、异化的个体偶然降临到这个无意义的、荒谬的世界当中。
1.克尔凯郭尔
他反对将哲学思想系统化以及社会中心的视角,主张人应该寻找可以指导生活的个人真理。他强调主观个体的个人选择,不去考虑寻求证据的科学要求。
他认为,个体面临的生活选择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并承担全部的责任。他描述了生活道路的三个阶段:美学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
2.布贝尔
他认为个体有能力将自己与外部世界分开和联系起来。一个人有必要通过“我_你”的关系看待同伴,他必须认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意义世界。
他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可以分享彼此间的知识、情感和追求。他的人文思想对很多思想家产生了影响。
3.海德格尔
他用阐释学解释生活经验。
他认为个体存在或者在世之在是由三个方面构成的。一是个体把世界视作环绕在四周的环境体验。环境是个体感知到的环境。二是对他人或者同路人的体验,这是复杂社会关系的基础。三是个体认识到自己是个别的、主观的存在。
4.萨特
他思考个体存在的荒谬性和无意义感,探讨了意识和意识的对象。
他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类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起全部的责任。
他认为,即便是自然本身的含义也是人类赋予的。通过这种赋予,我们逐渐控制自然而且也会限制自然。科学研究只是努力赋予自然世界以含义。
他认为,如果我们不选择自己的目标并不断努力奋斗,就不可能做出任何的改变。
他认为,只有当个体把自己看作参与者,他才能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中寻找到价值感。
二、现象哲学家及其思想
1.胡塞尔
他的目的在于通过现象学方法使哲学成为不同于物理学和行为科学的严密的科学。被称为“自然立场论”,指思考者对周围事物或外部行为的感知完全符合他们的本来面目。他想要研究人对外部世界的原始直觉。他的研究领域是前概念层面上的意识,这意味着回到意识的原初即时的状态。
他提出对意识体验的现象学还原。
2.庞蒂
他认为我们不能否认世界,不可能彻底的加括号。
他关注知觉的首要地位,认为知觉是世界的一部分。他看到准确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是把世界作为哲学研究的基础。
他认为,知觉并不是知识的总和,而是反思前对世界整体的感知。
三、现象学与阐释学
现象学有条理的描述意识对象,为生活经验的描述提供了严格的方法论,而阐释学则着重于解释某一段时间的意识体验,为个体经验的阐释提供了途径。
阐释学关注语言使用的内在过程。
四、教育哲学中的存在主义与现象学
存在主义认为个体是作为参与者投入其中的,人们探寻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情感和观点。它主张教育的重点不应该放在学术争论上,而是放在创造之上,即一个人能够创造与自己的存在相关的观念。
存在主义主张教育要关注个体的人,应将个体个体看作是世界中的独特存在。
存在主义主张,好的教育应该鼓励个体询问“我是谁”、“我的生活驶向何方”、“为什么我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人们必须认识到个体既是非情感性的和理性的生物,更是情感性的和非理性的生物。个体总是处于转变当中,人们相信他们认识自身的那一刻可能正是他们开始全盘检验的时刻。
存在主义强调,好的教育应当强调个体性,要试图帮助我们每一个个体看到我们身上的恐惧、挫败感,希望以及通过多种方式使用理性来惩恶扬善和救死扶伤,各种教育的第一步应当是理解我们自身。
存在主义主张,我们需要对生活的荒诞一面进行认真的思索。人们对世界进行的理性解释可能是他们自己理性观念的运用。教育应该使儿童了解生活的多重面目,不管好的还是坏的、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应当培养人们对于焦虑的理解力。
存在主义强调,教育目的的可能性是最为重要的。每一种新的经验都加入到沉淀下来的经验当中,每个人原有的经验为当前和未来的可能性设置了舞台。所以,教育者必须知晓自己和学生的经验世界。教育者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习者构筑最好的、可能的生活世界。“教育总是引导着行动,教育总是紧随着行动”。
教育的可能性被表述为觉醒,目的是为了学习者对可能性保持警觉、感知的状态,或者向其敞开。
现象学家寻求理性的理解,将理性看作驶向外部世界并参与其中的主要意识。
从教育方法而言,存在主义认为,教育不是将学生看作填充、评估的对象。而是要把学生看作个体,允许他们在自己的教育和生活中起到主动积极的作用。
它强调,要终止对学生的控制。教育应该具有多样性,包括课程和教学方式。它主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可以互换。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探索世界,并将他们引入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当中。
存在主义关注人文学科,因为它们关注人类存在的本质。
与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相比,现象学对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更感兴趣。
存在主义赞美知识渊博的人,他们相信知识与智慧。教师应当有强有力的信仰和责任感。教师需要同日常生活中荒谬之处作斗争。教师的角色是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或者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