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乐缘:五行之行民乐未来大师音乐会


花好·乐缘:五行之行民乐未来大师音乐会_第1张图片

昨晚,中秋节,圆月高挂。

今晚,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花好· 乐缘:五行之行民乐未来大师音乐会”伴我度过了更圆的一个夜晚。

“未来大师音乐会”是上海半度音乐筹资、发起和运行的项目,该项目两年一期,每期选择五名优秀青年民乐演奏家,用创造性的概念为每人制作音乐专辑一张、微电影一部、纪录短片一部、个人相册一本,并举办全国巡演。当晚的演出,即为本期“民乐未来大师”的第四场全国巡演。

五位演奏家分别为水之智——古筝演奏家刘乐,木之秀——中阮演奏家陈素敏,火之丽——古筝演奏家伍洋,土之诚——琵琶演奏家李佳,金之清——笛子演奏家范临风,另有一位十一岁的中阮小演奏家周世鸿。

全场没有主持人,没有报幕。舞台上没有任何文字,只有四盏顶灯,持续从头亮到尾。

上半场,“五行”“各行其事”,音发五色。五位青年演奏家每人一首独奏,技艺精湛,个人实力充分展现。曲目有传统名曲,如笛子独奏曲《鹧鸪飞》,也有新创作品,如刘乐创作的古筝独奏《今夕》。

下一半场,呈现出“五行”之“相合相克”之道,均为重奏、合奏。有琵琶、古筝二重奏《春江花月夜》,笛子、古筝二重奏《欢沁》,古筝二重奏《渔舟唱晚》,还有中阮二重奏《异想天开》与合奏《三六》。

范临风一曲《鹧鸪飞》,我静坐闭眼听声,循环换气而形成的绵长音流,绘出了一副鹧鸪时高时低、时近时远的水墨画,其气息控制之好,非高手莫能为。

刘乐弹筝,早已经见过几次,其眉、眼、头、颈、身动作之大、之美,可列古筝“动作派”之首。当然,与近年来哈萨克斯坦传入中国的冬不拉表演的动作相比,还是有汉族人天生的不足。虽欲“听筝”,但动作太吸引人,还是“观筝”吧——刘乐高音区的音色极好,自己既是作曲、又是演奏,驾轻就熟,一气呵成。

李佳跟随琵琶大师刘德海学习多年,是今晚唯一获得博士文凭的青年演奏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琵琶专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李佳演奏规范,娴熟,《二泉映月》也是自己改编自阿炳的同名二胡曲,还是阿炳的同乡,琴声中传出的认真和对江南音乐的理解,都区别于北方人演奏《二泉映月》。刘星很看好他的演奏,但我始终觉得李佳的演奏中透出的“研究味”浓于“表演味”。

伍洋表演大气,台风英姿飒爽,曲目为著名作曲家秦文琛的作品《太阳的影子4》。前半段音乐如点描,或者就如一团一团的墨团,声音的收放控制很多。后半段探索新音色,琴弓拉古筝琴弦 ——还可以听下去。再后来,用硬币(假如我没看错的话)刮琴弦,我马上想起了三种难听声音——刮锅、驴叫、猫交配,每刮一下,我都得咬一下牙,显然发现周围人有人捂耳朵。恕我个人偏食,这样的现代作品,实在是考验我的忍耐力!

上半场最后一曲是新加坡中阮青年演奏家陈素敏带来的《中阮第二协奏曲》(刘星作曲)第一乐章,这个曲子就是她与香港中乐团合作完成世界首演的,我也看过录像,技术、处理都没有问题。但前三个音出来,怎么没激情,而且似乎有点不自信,进入快板段落之后,很流畅。后来问刘星,你的学生还怯场吗?

”下午彩排时,发现空调声极大,而且这个厅音响不好。陈素敏说弹曲子很吃力,一个曲子弹下来,满头都是汗“。

上半场只感觉到每个独奏的声音都有点欠,让人觉得”听不饱“,经刘星提醒,下半场时我特别注意了一下空调问题,果然像在下雨,尤其是乐器声音较轻的段落,简值就像在雨棚里演奏。堂堂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竟然声音不好,而且连个空调的噪声都无法解决——大剧院呀,大剧院,你真大!

下半场有合奏,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阮二重奏的小演奏家周世鸿——镇定自若——镇定的如朱晓梅弹巴赫,小姑娘长头发垂在中阮音孔旁,但演奏准确、规范,毫无影响。最后一曲五位青年演奏家合奏《三六》,这是江南丝竹的名曲,经刘星之手改编,效果很好,前面的音响都不好,这一曲因为有五件乐器,音量喂足了耳朵,才舒服起来,但这是最后一曲。

曲终,鞠躬,周世鸿上台与其他五位演奏家谢幕,工作人员送花,亮灯。

大家从座位上起立,我后排有人脱口而出:

这才是真正的音乐会,没有一句话

——音乐不需要解释!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好·乐缘:五行之行民乐未来大师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