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孩是怎么被训练成“思想开明的”(open-minded)?

图片发自App

英文里有个词叫open-minded.这个词在中国的字典上的意思是:(形容词) 虚心的;思想开明的;无偏见的。

英文的意思是:willing to consider new ideas; unprejudiced.

在我刚来美国上学的时候,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open-minded.那个时候的理解就是“兼听则明”。

最近领着女儿上了两堂小区组织的“音乐课”,对于人之初的“思想开明”感触颇深。


第一堂课讲的是打击乐。

美国小孩是怎么被训练成“思想开明的”(open-minded)?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讲课的据说是一位全球演出的打击乐人。上他的课的时候,孩子们是围着坐在他身边,家长坐在椅子上做观众。

他有很多“乐器”。比较专业的有鼓,手指钢琴(Thumb Pianos),木琴(xylophone),agogô,Ashiko,沙锤,还有很多来自南非的打击乐器,比如说那些带在身上的铃铛,串在一起的果核等等。在他介绍每种乐器的产地和音质的时候,要求大家闭上眼睛,平静地呼吸,体会音质。

然后,他要求小朋友和家长们心中默念123,不仅要用手掌打拍子,还要按照节奏耸肩,感受节拍。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演奏各种乐器,非常美妙。

小朋友们一个个被叫到台上感受每种乐器,并要求模仿老师的节拍,进行各种演奏。

在讲节拍的时候,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用自己不同的语言从1数到5. 这个时候大家知道,身边的小朋友用英语、德语、法语、波兰语、西班牙语、汉语和日本语数着。每一种语言,大家都要跟着数一遍。

在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给每一个小朋友一种乐器,家长跟着小朋友的节奏跳samba,围着房间走一圈。

可以说上完这堂课,我不仅感觉打击乐很美妙,而且还发现只要你心中有节拍,心中有音乐,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变成打击乐。

当然,也会数了不少语言的1~5.


第二堂课,讲的是交响乐里的管弦乐。

美国小孩是怎么被训练成“思想开明的”(open-minded)?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讲课的是一位“爷爷”和一位“奶奶”,他们虽然年龄很大,但是感觉跟孩子一点儿也没有“代沟”。爷爷负责讲,奶奶负责用电子琴伴奏。

爷爷先是用笛子跟大家问好,告诉大家这个叫长笛(flute),然后又跟小朋友们说,所有吹得管子,在交响乐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管弦乐队的管乐组(wood wind)。

每一个小朋友和家长都被发一条丝巾,大家跟随着笛声挥舞着丝巾,看着天空(天花板),想象着天使在跳舞。

感受完了长笛声之后,爷爷又拿出了短笛,让大家猜猜这个声音比长笛高还是低。小朋友们有说高的,也有说低的。爷爷吹了一下,告诉大家短笛的名字叫piccolo。之所以声音比长笛的高,是因为短笛的管子比较短,音频也比长笛的频,所以声音比长笛的高。

在短笛也跟小朋友们一起唱几首歌之后,爷爷又抱出了吉他。

大家都比较熟悉吉他,所以重点就转向了歌曲。小朋友们先后被邀请到舞台上,用自己的语言唱“Hello”歌。这个时候大家知道,房间里的小朋友会说很多语言,有英语、汉语、韩语、法语还有西班牙语。

有的小朋友很害羞,家长就陪着站到台上,跟小朋友一起唱了“你好歌”。

快要结束的时候,爷爷自己用三种语言(英语、法语和汉语)唱了“再见歌”。

上完这节课,小朋友们不仅了解了乐器的特点,享受了歌曲,还会说很多语言的“你好”和“再见”。


可以说这两堂音乐课,老师们都是尽力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让他们对音乐感兴趣,同时,也让小朋友们对彼此感兴趣。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有一种感觉,在这些孩子的认知里,人与人的不同,乐器与乐器的不同在音乐中融合在了一起?

最起码小朋友们知道,当别人都说不止一样的语言,乐器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时,通过音乐并不妨碍彼此的沟通和演奏。

这就是我要说的“思想开明”,心里装着彼此的不同,而不做任何评价。所有的不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都应该得到欣赏和尊重,而不是有好有坏,被持有偏见。

这种“思想开明”不光适用于美国的孩子们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孩子们,可以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生活,受益终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国小孩是怎么被训练成“思想开明的”(open-mi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