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我终于画出了我心中的幻象

《到灯塔去》|我终于画出了我心中的幻象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自《普通读者》和《伍尔夫读书随笔》开始接触伍尔夫,挺喜欢。

之前看马尔克斯,了解到马尔克斯除受过福克纳、卡夫卡等人影响外,还受过伍尔夫影响。

在谈他的创作的《番石榴飘香》一书中,他说“如果我在二十岁的时候没有读过《达洛维太太》中的这段话,可能今天我就是另一副样子了。”

马尔克斯当时在哥伦比亚的瓜希拉卖百科全书和医学用书,读这本书时是在一家旅馆的简陋的房间里,忍着酷热,一面轰蚊子一面读的。

那段话就是

“但是,毫无疑问,(车子)里面坐着的是个大人物:大人物遮掩着经过邦德街,凡夫俗子们伸手可及;他们可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离英国的君主、国家的的不朽象征这么近。等到伦敦沦为一条杂草丛生的道路,这个星期三上午在人行道上匆匆走过的人们全部变成了白骨,几枚婚戒散落其中,还有无数腐烂的牙齿里的黄金填塞物,好奇的文物学家翻检时间的废墟,才能弄清车里的人是谁。”

而在他的《族长的秋天》中,也有类似的段落描写。

-----------------------------------------分割线--------------------------------------------------

昨晚的梦只留下影影绰绰的模糊碎片,努力想也想不真切。在读书的间隙不期然地自动浮现出来,并不能以一根细线把其余部分打捞上来,又兀自沉落下去。(读伍尔夫过程中可以写出伍尔夫式的句子。)

----------------------------------------分割线--------------------------------------------------

在《达洛维太太》中,是以回忆中的变化为背景,而在此书中,是精心选择的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细节,书中人物的心灵朝着四面八方展开。

看伍尔夫总让我想起《 Inside Out 》,仿佛钻进每个人物的内心,那些幽深不可言说的情绪和瞬间感受、意象袒露出来,被文字固化,一目了然。很喜欢那些括号,像电影里的画外音。

书中幽默讽刺的语言的对人性犀利冷静的观察,以及人物爱阅读爱独处,类似于毛姆。那个晚宴场面人物众生相,今天的许多场景大概也是这样的吧。只是多了些女性的细腻、柔美。作者用了多次飘渺、辽远、沉浮、飘流、充实、虚幻、空虚等字眼,语言轻盈灵动像翩飞的蝴蝶,细碎绵密,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在伍尔夫看来:

“莎士比亚是雌雄同体的;济慈、斯特恩、考珀、兰姆和柯勒律治,人人如此。雪莱或许是无性的。弥尔顿和本·琼生身上的男性气质就太多些。华兹华斯和托尔斯泰也是一样。在我们时代,普鲁斯特是十足的雌雄同体,没准女性气质稍多一些。但这点缺陷毕竟微细,值不得去抱怨,倘若没有这类一些杂质,纯是理智占上风,头脑就会僵化,变得枯燥起来。”

那她自己的作品,明显是具有女性特质的,其实我觉得这点有时反而有点削弱了她,使得视野反而受限,作家无性别点不更好。

而那些繁复的意象和绝妙直观的比喻,也能隐约看出马尔克斯的影子(因为先看的马尔克斯)。

比如伍尔夫写愤怒“像一群猎狗一样扑在他的眼睛里、他的眉毛上”,写克制住怒火“像刹车止住了车轮,他整个身体似乎迸出火星”,绝妙的画面感。

写餐桌上精心摆的水果盘,“庞大而深不可测,仿佛是整个世界,人们可以在里面结队攀登山峰,穿越斜谷”,南希“把水坑想象成大海,把小杂鱼想象成鲨鱼和鲸鱼”,类似细致入微的描写很多。

喜欢的一些内容有:

1. 关于婚姻

有着控制欲支配欲,希望一切都在她的操控之下,一切都按她的心意来稍有点自以为是的拉姆齐夫人,老想着给别人配对,成功了一对保罗和明塔,还想撮合莉莉和威廉·班克斯先生。

下面是对莉莉的劝婚场面(多么熟悉):

“微微转过身子,更加亲热、却依然老那么笑着强调,莉莉必须结婚,明塔必须结婚,她们都必须结婚,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人们给了她什么荣誉(但是拉姆齐夫人对莉莉的画不屑一顾),或取得什么成功(也许拉姆齐夫人曾经拥有过这些成功),说到这里,她变得忧伤而愁闷,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又接着说,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一个不结婚的女人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房子里好像满是熟睡的孩子,拉姆齐夫人在倾听;罩着灯罩的灯光昏暗,孩子们的呼吸均匀。(Phoebe注:一幅画面描写已婚女人,妈妈的幸福满足感。)

哦,可是,莉莉便会说,她还有她的父亲;她的家;甚至,如果她胆敢说出来,她还有她的绘画(Phoebe注:好想把这段给朋友圈爱画画且画得不错的晶晶还有花花同学看看。人生有很多比结婚重要得多的事情啊)。可是和结婚比起来,这一切显得多么渺小、多么幼稚(Phoebe注:别人是不是这样说的?)。这时,夜已消失,白色的晨光撩开天幕,花园里间或传来鸟儿的啁啾,这时她鼓起全部的勇气,强调自己不受常规的制约;她竭力解释她愿意孑然一身;她愿意无牵无挂;常规对她来讲不合适;于是她不得不面对拉姆齐夫人那双无比深邃的眼睛对她的深深凝视,不得不接受拉姆齐夫人简单而自信的推断(她现在真像个孩子):她的亲爱的莉莉、她的小布里斯刻真是个傻瓜。后来,她记得,她把脑袋搁在拉姆齐夫人的膝盖上,笑啊笑啊笑啊,笑得几乎歇斯底里,因为她想到拉姆齐夫人居然带着那一成不变的冷静,对她毫不理解的命运指手画脚。莉莉·布里斯科最后抬起头来,只见拉姆齐夫人全然不觉她笑从何来,还在那里对她的命运大包大揽。”

“莉莉想,这就是婚姻,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看一个小姑娘扔球。这就是拉姆齐夫人那天晚上想告诉我的事情,她想。”

保罗和明塔结婚一年已貌合神离,生了2个儿子。

只要有被亲戚逼问或者对父母逼婚并不想按部就班跟从常规的同学,看到这段是不是很熟悉会心一笑。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就是一种重复。我们的生活,原来几百年前别人都已经替我们生活感受过了啊!相见恨晚!

如果我在20岁前后的时候读到这段,会少走多少弯路,少多少迷茫犹疑不坚定,避开多少凶险的生活陷阱,少无谓地浪费多少宝贵的精力和光阴啊。叹!血淋林的教训。就凭这一段,就要粉伍尔夫。

而在后来,拉姆齐夫人竟忽然有了觉悟:“这时一个问题慢慢涌上她的心头,为什么她总希望别人结婚呢?价值何在?意义何在?” 而我们周围的人,觉悟的人寥寥吧?

而在拉姆齐先生看来:

“我要做出对她忠心耿耿的样子。但是现在,此时此刻,她的存在对他没有任何意义;她的美貌对他没有任何意义;她和小儿子在一起坐在窗口——曳毫无意义,毫无意义。他只希望独自带着,捧起那本书。他感到很不自在;感到自己背叛了什么:坐在她身旁对竟然对她无动于衷。事实上他是不喜欢家庭生活。在这种情景下,人经常问自己:生活是为了什么?人类不辞辛苦地让种族延续,究竟为了什么?难道生活真的那么令人神往?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真的富有魅力?未必见得,他看着那些邋里邋遢的男孩子,心里想到。”

被家庭拖累,有8个孩子的他别无选择,也不允许自己冒出如果没有这些孩子,如果不是父亲会怎样的想法,一有就强制摁下去。尽管他知道自己

“抛开人类的无知、人类的命以及大海正在吞噬我们立足的土地之类的幻象——其实,如果他能够集中精力深深思索的话,是会发现一些名堂的——却在鸡毛蒜皮的琐事上寻找安慰,它们与现在他面前的庄严主题相比,何其渺小,他很想对这种安逸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对一个正直的男人来说,在苦难深重的世界上沉溺于幸福似乎是最大的罪恶。”

毛姆说过类似的话:

“当人类达到自我实现的时候,也就是充分利用了生命;他对受转瞬之念和不受控制的本能辖制的生命少有尊重之心。自我实现将人拥有的每一种能力都带至最高的完美境地,使你从生命中得到了所有能够从中挤出的快乐、美丽、情感和兴趣。”

而在阿丁那里:

“就是一群被剔除了镜像神经元的类人生物。通常,这些生物脸上洋溢着猪一般的满足感,为能咀嚼美食、美女、美男,享用地位、权力、生命带来的桩桩妙处而洋洋自得。”

尽管以有妻子有孩子有事业安慰说服自己,他自己清楚”他没有做成他想做的事情”。也就是说他没有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

2. 关于事业/思想

“石缸里的天竺葵变得惊人的清晰,他出乎意料地看到,那些叶片之间展现出两种人物之间那种悠久而明显的差别;一种是具有惊人力量的坚定的跋涉者,历尽艰辛,百折不回,按顺序一个一个地经过整个字母表,从头至尾,二十六个字母一个不少;另一种是具有天赋和灵感的人,他们能够奇迹般地将所有字母一览无余,那是天才的风格。他天资平平;从不以天才自居;但是他具有,或者应该具有,那种准确地依次经过由A到Z的字母表中每个字母的能力。这会儿,他咬住了Q。接下来,他向R进军。”

“全英格兰能到达Q的人寥寥无几。” “在整整一代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够有那么一次到达Z。不过,如果他能到达R也算很了不起。至少现在已经是Q了。他在Q上站稳脚跟。然后就是R.....他抖擞精神,他下定决心。"

看书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困扰你的任何问题,都曾经困扰着数不尽的一代代人,几个世纪之久的时间间隔根本就是一瞬,你跟几个世纪之前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同。

这里虽说的是思想,事业、阶层也一样。,知乎,经常有这样问题:“这世界牛人太多,平凡的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大神太多,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吗?” “如果阶层影响那么大,我们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等诸如此类文章。

关于有天赋的人,和自觉资质驽钝的人。友邻grassy说:“接受自己没有天赋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永远保持工作的时间大于被挫败感击溃的时间。” 厉害的人太多,深感天资不足,但也需知,所谓大神,要么有天赋,要么在某个领域付出多,从业多年且不停止学习并且能保持谦逊不傲娇。我们即使不能像大牛能到达Z、W,努力到达R、T、Q也是可以的。

从A到Z,你在哪个位置?

3. 关于女权

伍尔夫是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先锋。经常探讨女性和小说之类的主题。

据说小时候,兄弟们都去上学,而伍尔夫并无机会去上学,只得靠着家里父亲的书房,博览群书。幸好还有书房,那个时代没有书房的诸多女性呢?据说后来,牛津邀请她去演讲,被她拒绝。

本书中除了讨论婚姻的话题,对女性主义话题也有所涉及。借查尔斯·坦斯利先生之口,说出“女人不能写作,不能绘画。” 至少提及三次,可见耿耿于怀,愤愤不平。虽然她知道“他显然并非对这些话信以为真,而是因为偏巧对他有用才说的,如此,她又何必耿耿于怀?”

说到女人

“年复一年,她们一无所获。她们无所事事,整天闲聊,闲聊,闲聊,吃饭,吃饭,吃饭。这都是女人的过错。女人用她们的”魅力“,用她们的愚蠢,使文明变得令人讨厌。”

那个时代女人不能写作,不能受教育,愚蠢难道不是男人造成的。可见,在这种性别文化下,并不只女性是受害者,男性同样是。

---------------------------------------分割线--------------------------------------------------

喜欢的一些句子:

1. 沉默不语不是更能表达自己,至少那一刻显得无比充实。

2. 说到底,人对别人的看法多半都是很荒唐的。因为这些看法是为了迎合着自己隐秘的私心。

3. 保罗谈话从不涉及自己,总是就事论事地说明问题。他像所有智力迟钝的人一样,有一种谦逊的美德,能体谅别人的感情,她有时觉得这种美德非常动人。

4. 这就是友情要求一个人付出的牺牲。如果他不肯来,她一定会很伤心。但是对他来说完全不值得来。他望着自己的受,心想,如果他一个人吃饭,鞋子都快吃完了;又可以自由地去工作了。是的,他想,这完全是浪费时间。

5. 我们的影像,你们藉以认识我们的东西,都是肤浅可笑的。在这些影像下面是一片黑暗,无边无际,深不可测;我们只不过偶尔浮到表面,你们就是依靠这个认识了我们。

6. 自由自在,和平安宁,最难得的是获得了一个完整的自我,憩息在一个平稳踏实的地方。

7. 万家灯光流动着泛起涟漪,宛如微风托起的银色水面的点点水花。一切贫穷,一切痛苦都变成了灯光。

8. 确实,有的时候她感到他生来就与众不同,对平凡琐事闭目塞听,充聋做哑,但是对超凡脱俗的事情,他的目光却像鹰一样敏锐。

9. 莉莉在听;拉姆齐夫人在听;他们都在听。可是已经面带倦容,莉莉感到有所欠缺;班克斯先生感到有所欠缺。拉姆齐夫人把披肩裹紧一些,也感到有所欠缺。每个欠着身子倾听的人都在想,“上帝保佑,但愿我的内心活动不要暴露,” 因为每个人都在想,“别人都在为政府对待渔民的态度感到义愤填膺。可是我呢,我却无动于衷。”(Phoebe注:哈哈哈是不是感同身受。)

10. 世界是为普通人而存在的,艺术只是强加于人类生活之上的一种装饰物;并没有表现生活的真谛。莎士比亚也不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分割线--------------------------------------------------

一口气读完,还有一些内容感觉并未能完全把握,需要重读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到灯塔去》|我终于画出了我心中的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