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55,11-4-1,告子章句上4-1》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55,11-4-1,告子章句上4-1》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今天是丁酉年庚戌月癸酉日,八月廿四,2017年10月13日星期五。

告子的基本论点是,人的知觉运动是天生的,天生的就是人性。

他说,食、色就是天性,那么食、色就是人性。为什么?因为人生来就喜欢好吃的,喜欢好看的,甘食悦色是人的天性,那么,好吃和好看的观念是从自心生发出来的,也就是说,仁爱之心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好吃的东西和好看的东西却是在我们之外的,不是我们内在的,那些好吃的好看的东西,属于外在的客观存在,不是我们自心的生发。由此可知,我们只须向内追求自己的仁爱之心,不须向外追求合于外物之义。义,在这里是判断标准的意思。

孟子说,仁义本于一理,而理又根于一心,你却说仁在内,而义单独独立在外,你说说看是什么道理?

告子说,为什么我说义在外呢?首先,义主于敬,敬首先体现在尊敬长辈上,如果有一位长者,我尊敬他是因为他本身年长于我,不是因为预先有"尊敬他"的念头在我心里。就好像他的肤色白,我就跟着认同他长得白,同样不是因为预先有"他长得白"的念头在我心里,所以,告子说年长和肤色白,都取决于他人,不取决于我,因此,判断标准在外不在内。

告子的问题在于偏,他只强调了年长、肤白都是外在的,却忽略了一点:尊敬年长者和认为肤色白却来自我的内心。

我们对于客观的外部事物,并非仅如镜子的功能一样,只是简单的反映而已,这是他不通的症结所在。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55,11-4-1,告子章句上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