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阴暗处的那只老鼠吗

你是阴暗处的那只老鼠吗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世界大了,什么样的人都不缺。

世界上有一种人,就像老鼠一样。老鼠是什么习性呢?喜欢阴暗潮湿,喜欢偷鸡摸狗,唯一不喜欢的就是暴露在阳光下。

荀子主张性本恶,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逐渐摈弃恶,呈现善。

西方基督教主张,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赎罪的,因为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那么何罪之有,一是原罪,二是本罪。原罪始于伊甸园,人类伊始,亚当夏娃违背神意,而被驱逐,这是永恒之罪。本罪,人类出生之后,因为人性的弱点所犯的罪过,在其教义中,唯有神是全善的,他所创造的一切或多或少的有所缺陷,所以因着这个缺陷,人类不断的犯下一些背离善的罪恶。罪是什么?是远离善的现象。所以,这个赎罪的观点,目的就在于让教徒不断地通过克己修身来接近全善的神。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主张人能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不善,努力通过实际行动去改正,去接近善。

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人,努力放大自己的恶。那些公交地铁上的咸猪手,那些觊觎女生美色暗暗尾随的,趁人不备耍流氓的,那些偷拍女生裙底的,那些偷女生内衣的,那些……数不胜数。

在这些人中,有一些人,有着体面的工作,有着自己的家庭,却像一只老鼠一样,于阴暗处伺机而动;等到被发现,只能被人人喊打,再被警察蜀黎“光荣”地“请走”。

告子曰:食色性也。其中一层意思为吃饭和性(或者说好色),是人的本性;但其也有另一层意思,食作动词,有喜爱之意,色作名词,意思为美好的事物,所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喜爱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无论如何理解,似乎都可以作为这一部分人的托辞:其行为是天性使然!如果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古人讲:“发乎情,止乎礼义”。美好的事物,谁都喜欢。当这个美好的事物,触动你的情感时,尤其荷尔蒙飙升时,要想到“礼义”,不至于出格,这样才是美的正确打开方式。一朵花盛开得非常美,你只有静静地欣赏,它的美才能持续呈现;如果因为喜欢它,就想占为己有,把它摘走,那么它的美会瞬间消失,呈现给你的将是一片凋零。

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人都渴望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自由是有一定范围内的,在道德的范围内、在法律的范围内。因此,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只要你追求的自由是在法律、在道德的范围内,那么对你而言,那就是绝对的自由;如果你追求的自由试图超越道德、超越法律的范围,那么你所追求的自由,就没有绝对和相对而言了,就有可能变成没有自由,到那时可能就会有一堵围墙在等着你,让你好好反省什么是自由?

不要以为像老鼠一样,于暗处伺机而动,鼠界就会接纳你,你错了,因为它们觉得你是人却没干人事。遭遇鼠界“唾弃”的你,以为人界能容你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阴暗处的那只老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