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流金融市场欲复制中国Fintech模式
在海外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寻求渐进式创新之际,中国科技领导者正在金融服务的诸多方面进行着革命性变革,并引起了越来越多国际视野的关注。2019年3月,哈佛大学商学院推出首个金融科技专项精品课程,其中,中国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出现在课程案例中,向美国学生及整个金融市场展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
无论从市场占有率、科技创新、融资规模来看,中国都已成为世界金融科技头块招牌。“中国金融科技的成功能否在海外复制”这一疑问被越来越多国际机构所关注。另一个视角来看,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脚步也并未停留在国内,与国外机构“看进来”相对应,中国科技金融企业也正在积极“走出去”。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录入哈佛课程案例
据统计,全球顶级商学院的教学案例中,至少有80%来自哈佛商学院。哈佛对于研究方向及案例的挑选也慎之又慎,此前国内仅有阿里、华为、联想、伊利等企业入选。其研究领域从侧面反映出国际学术研究界对未来重点行业及新趋势的关注方向,而金融科技主题则是首次出现在哈佛专项课程之中。
陆金所作为中国最大线上财富管理平台,其独有的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能力与技术创新应用等是研究中国金融科技现状与趋势的经典代表。该案例以《中国的金融科技与财富管理转型》命名(Lufax:FinTech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Wealth Management inChina),从企业历史、业务模式、科技创新、中国财富市场格局、机构竞争关系等各种角度大篇幅分析陆金所7年来的发展轨迹。背后折射出的是西方世界对中国金融科技的强烈探知欲,以及希望从中探取一二点成功经验和转型灵感的企图心。
金融科技愿景和发展方向的差异,让中国和欧美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上的发展模式有所不同。《美国银行家》杂志也注意到,欧美金融科技公司大多为金融服务提供者,重点偏向了金融,但中国金融科技却更以技术为商业核心。
在前述哈佛课程案例中,陆金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被着重分析,即陆金所独有的Know Your Customer(简称“KYC”)和Know Your
Product(简称“KYP”)和两大智能风险管理模型。哈佛案例中,以“风险管理与‘知’的艺术”描述陆金所独有的风控体系:“通过KYC和KYP两大维度的洞察,陆金所设计了一个将投资者与金融产品联系起来的智能化流程,成功地为投资者提供了自动化的、量身定制的大规模产品推荐。”
哈佛商学院也指出,颠覆性的数字技术已经完全改变了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现状,它认为,金融领域新技术和新创新,实际上将重新界定行业的全新格局。
全球看中国 复制中国Fintech模式
国际市场对中国金融科技充满好奇心,实际上他们最关注问题是——中国金融科技的成功能否在海外复制。
另一家英文媒体AllTechAsia曾发表名为《金融科技行业到了Copy中国的时候了吗?》(Will The World Copy China’sFintechIndustury)的文章,直言不讳指出外国公司已经开始复制来自中国的创新模式,尤其关注到金融科技行业里的开创性机遇。“相对于其他市场,中国的发展值得研究。至少对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而言,金融科技对发展中市场的影响最大。当未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跨越式发展技术结合在一起时,能创造出‘10倍解决方案’的效果。正如我们在中国所看到的那样。”前述案例的授课教授LaurenH. Cohen此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也时直言:“中国是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导者,世界其他国家应向中国学习。”
不过,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尽管国际市场可以从中国金融科技的崛起中学到一些教训,但并非所有产品和服务都能在西方简单复制。中国快速城市化、金融服务市场潜力、电子商务技术升级、在线和手机普及率,均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创新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肥沃土壤。
由此,中国金融科技规模也处在全球首位的绝对位置。英国《经济学人》2月25日报道指出,中国在数字支付领域遥遥领先,占全球市场规模近一半。中国网络借贷占全球市场四分之三。去年,全球前五家最创新的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国有四家。甚至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黑马代表的蚂蚁金服与陆金所,其市场估值已并驾齐驱与瑞士银行(UBS)的总市值。
中国走出去 影响未来全球金融服务生态
中国金融科技生态在发展速度、复杂性和规模上均远远超越诸多国际成熟市场,也让中国金融科技产业实现了弯道超车。另一个视角来看,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脚步也并未停留在国内,与国外机构“看进来”相对应,中国科技金融企业也正在“走出去”。
一方面,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正通过合作、投资、参股,强势介入海外金融企业的经营与业务。国际咨询机构埃森哲2月26日发布的统计显示,2018年全求金融科技企业投资额共553亿美元,全球金融科技投资总额增长一倍,其中,中国企业在全球各地金融科技总投资额达到255亿美元,近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大批中国科技金融代表纷纷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甚至通过资本市场上市的方式,打入了国际市场。从已对外公布的信息来看,从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流量型数字科技机构,以及以陆金所、宜信为代表的综合性线上财富管理平台,以及如PINTEC集团、凡普金科等技术型金融科技公司都进行了海外布局。
BATJ的布局脚步相似,以消费场景及支付工具打入全球市场。最早的是蚂蚁金服,早在在2012年11月份,支付宝专门拓展海外市场的国际事业部宣告成立,通过东南亚市场投资、收购、合作,主要瞄准支付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另一批企业以技术输出、资产管理等方式布局海外市场。2017年7月,陆金所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获得资本市场服务牌照,并是中国金融科技公司首次在新加坡获得此类牌照。在新加坡当地,陆金所推出了一个离岸版“陆金所”,名为“陆金所国际”,负责拓展国际业务并推广全球金融公司个性化产品。目前,陆金所用户已经从新加坡本地拓展到整个亚太地区,用户国籍已达到19种。
尽管伦敦、纽约和硅谷都曾将自己定位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但得益于上海、杭州、北京和深圳等多个中心的发展,中国金融科技的身影已经无法被世界忽视。中国的科技领导者正在金融服务的许多方面进行革命性变革。
未来,围绕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疑问还有很多。比如,哪些创新技术将成为引领未来的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科技?又比如,中国和西方发达金融市场之间的全球生态系统,会形成联盟还是国际竞争?答案似乎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的下一阶段发展,将对未来全球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