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信源于我长得丑|中国女性怎样克服容貌焦虑

我的自信源于我长得丑|中国女性怎样克服容貌焦虑_第1张图片

“镜子里、前置摄像头下、证件照中,哪个才是真的你?”

“都不是,我没那么丑。”


上小学时,我就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好看的女孩子。

主要原因是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带眼镜了,当时班里戴眼镜的只有两个学生,我,和一个胖胖的男生。于是那些无知无觉的孩子们开始开我们的玩笑,“四眼田鸡”这种毫无想象力和幽默感的外号在当时还是一个常用梗。在那个审美还模模糊糊的年纪,戴眼镜就约等于丑。

好在我的父母在我配镜的当天就给我打了预防针,提醒我可能会遇到恶意的玩笑,告诉我不要去理会,觉得烦了就告诉他们,他们会去学校找老师给我撑腰。

事实上我并没有因为这种玩笑感到困扰,除了几个一贯顽劣的男孩子,一周之后同学们就不再提起我戴眼镜这件事了。之后那几个男孩也在我同桌的“教训”下,也不再“骚扰”我了。

我同桌是个黑壮的男孩,比我高一头,因为爱打架从其他学校转到我们班,老师安排和我坐一起,因为他学习不好。而我,每次班里唯一的“双百(语文和数学考试都是一百分)”获得者,理所当然被认为可以“帮助新同学”。

这当然不是一个什么两小无猜的浪漫故事,这个男孩能和我关系混的不错,不是因为喜欢我什么的,主要是因为,他要抄我的作业。我其实挺烦他总是将干脆面洒的哪哪都是,还有踢完球那一身难闻的汗味,令人惊悚的还有他居然用圆规剔牙。不过我还是每天都借他抄作业,考试时也不做遮挡,毕竟举手之劳。可能和小男孩刚觉醒的“义气”有关,他称呼我“大姐大”,会主动帮我做值日,还吓唬那些没事开我玩笑的讨人厌男孩。

回想起来,在小学低年级时段,那些现在看来长得很可爱的男孩女孩并没有什么人气,一方面在当时的小学生眼里,五官的美丑还不是那么强烈,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发型,背差不多的书包,一方面,当时大家的注意力也都是被老师这个“意见领袖”引导的。因为我成绩好,获了很多画画、作文和演讲比赛的奖,被其他班级的老师也经常提起,还作为升旗手每周都出现在操场中央的国旗下,久而久之,我居然在学校里还颇有人气。四年级时,我收到了同班男生的小纸条,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被告白。

但是我要专心练铅球。——马冬梅(想起这个梗,突然笑死.jpg)

我的自信源于我长得丑|中国女性怎样克服容貌焦虑_第2张图片

上了初中,我变得更丑了,呵呵。

除了眼镜片越变越厚以外,我开始带牙套,外号从“龅牙妹”变成了“钢牙妹”。而且青春期时很多女生可能都会经历一段中性时期,“我最讨厌粉色了”、“我才不穿裙子”,穿上肥大的帽衫和滑板裤才是最酷的,才能体现我的个性。当时很喜欢周杰伦,拿着他的CD歌词本去理发店,要求剪个周杰伦那样的短发,尤其是那两条大鬓角。总之,初一时的我,像个铁T。

要说为什么女生会有这样一个时期,我自己觉得,一方面是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作祟,想要自己成为特别的;一反面可能是刚觉醒的审美与自己样貌差别的矛盾下,所产生的防御心理。我戴很厚的眼镜、还箍着钢牙,青春期还略微发胖,觉得自己很难符合作为女生的审美标准了,但是作为一个男生,那么我也至少是清秀的。所以我把自己打扮成男生的样子,作为男生被审美,那么我就不会丑了。

虽然有了这样的“物防装备”,但抵不住青春期时来自内心的黑影。开始过于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外貌的评价,即使人家根本不在意,或者压根没看到我,我也会因为自己的外貌在陌生场合惴惴不安。觉得大腿变粗了而不敢去买裤子,不想被别人看到牙套而习惯了低头走路。嗯,正式开始由于外貌自卑了。

幸运的是,十二岁的我学会了自嘲这个人类伟大的智慧。可能和生活环境有关,我是天津人,大家都知道天津人很幽默,而且区别于北京人的幽默——嘲讽,天津人的幽默是自嘲。(郭德纲说的,觉得很有道理。)我有很多个具有典型天津人幽默的表哥,他们爱开我的玩笑,更爱开自己的玩笑,每次一起吃饭我都能笑到肚子疼。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加上我本身就很乐观,所以即使是对自己样貌自卑的时候,我也能很快调整好心态。整个青春期,我都是在不时地自卑,然后自我暗示下重新建立起自信,这样的循环往复。

神奇的是,那个时候的我依然还蛮受欢迎的,披着一副假小子的皮,向不熟悉流行音乐的同学谈论周杰伦和艾薇儿,向刚开始听SHE的朋友介绍林肯公园和埃米纳姆,这在当时的青少年看来可是很酷呢,甚至还有隔壁班的同学来找我借CD。虽然我戴瓶底眼镜和牙套,不过人缘还不错。

我的自信源于我长得丑|中国女性怎样克服容貌焦虑_第3张图片


说到外貌,不得不提我一个美女朋友。

精致的五官,白皙的皮肤,尤其是又大又圆的眼睛,看上去颇像佐佐木希。我们高中同班,那时她就已经在学校里成为“风云人物”了,不仅年级里所有的“不良少年”都追求过她,连女生也都喜欢和她做朋友。

令我惊讶的是,最近在聊天中,她居然也向我表露了关于外貌的焦虑。她对自己偶然起痘和手臂稍重的汗毛困扰不已。

她真的是我生活里认识的女生中最好看的前三名了,来自同性和异形的称赞都不少,为什么还产生了这样的心理呢?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资料,有一个“体相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缩写:BDD)的理论大体可以解释。

BDD的表现为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像并对自身体貌缺陷进行夸张或臆想。一般都会产生消极、焦躁的情绪并对正常生活有影响。

我想很多女生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这种倾向,但不至于如此严重。

比如,大部分的女生都觉得自己胖,需要减肥。许多女性表示对自己的五官或者体型不满意。

然而,我们发现,只有女生会有这种对自己外貌的焦虑,而为什么男生普遍没有呢?

我的自信源于我长得丑|中国女性怎样克服容貌焦虑_第4张图片

细想一下,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暗示下的择偶标准

在当代中国的年轻人婚恋文化中,女性的外貌依然是择偶的首要标准。

虽然不会呈现出极端化的趋势,但这个外貌的第一排位并没有被取代。而男性普遍不会被这样要求,即使网络上越来越的的人说女性择偶也“看脸”,但实际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中,男性的外貌依然不是重要的条件。

将“嫁的好”作为自己人生重要追求的女性依然不在少数,而在这种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很多女性在不知不觉中把臆想中的男性审美当做对自我的要求,而这种要求甚至是虚假可笑的。我看过比较严重的例子是,有的女生居然会因为自己的手臂鸡皮疙瘩明显而困扰,怕那个还没出现过的未来男友触摸体验不佳……她认为在男性的眼中,女性的皮肤就应该是柔嫩光滑的,即使普遍的真实情况不是这样,也要达到这样的标准。而还有的女生说啪啪啪的时候必须要关灯,因为平躺状态下的脸会变丑,不想被男友看到。我惊讶于这些女生为什么在两性互动中一定要把自己置于被审美、被要求甚至被消费的客体位置上呢?你们之间的亲密关系难道不应该是互相选择、互相吸引和互相配合吗?

大部分外貌普通的女性,与自己的天生外貌条件纠结对抗成为她们一生的课题。而那些外貌上占有优势的女性,比起提升自己的其他方面,往往倾向于巩固和加强这种优势,毕竟,减肥、美容这些事情,虽然很多人也坚持不下来,但总体上还是比多学一种语言、每周读一本书、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和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要容易的多。

这种社会暗示是潜移默化的,并形成了女性社会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即使没有婚恋计划的女性,或者已经有稳定恋爱关系的女性,都还是会受到这种社会评价的影响。而这种社会评价已经突破了婚恋关系的场域,渗透到了社会活动中的其他视角下。的当我们在谈论一个女性时,首先对她的外貌审视已经成为了惯例。当一个女企业家登上了财富排行榜,一个女科学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不论是哪种媒体在报道时都逃不开对该女性的外貌评价。

而对普通人来说,过度的追求外表美丽成了一个人其他方面表现不佳的发泄出口,往往会造成“只要我变得更加美丽,那么我的人生就开了挂,我的生活就一定会得到改善”的假象。减肥、化妆甚至整容,对外表的改变,是一个能快速收获效果的付出-反馈体系,急功近利的人们当然会选择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这样的快速收益中,从而忽视了人生的完整图像。


我的自信源于我长得丑|中国女性怎样克服容貌焦虑_第5张图片

二、媒体示范与明星效应

来自于媒体的宣传也在塑造着我们的审美。

出现在媒体上的明星在打光和PS的效果下,皮肤毫无瑕疵;众多时尚媒体对维密模特的推崇仿佛在定义一种最美身材的范本。尤其是在化妆品广告中,反复传达出的信息则是,皱纹、痘印、黑眼圈……等等这些皮肤问题都是不正常的,都是“外貌缺陷”,应该尽可能的消除。且不说所有的化妆品都夸大了自己的功效,而这些大部分人都会有的皮肤问题被描述成了不正常,使得女性们对自己的外貌要求越来越高。

正如我那个美女朋友所说的起痘和汗毛问题,这种很正常的身体特征也会在明星与广告的示范下显得突出。

如果说明星与普通人本身就存在着美丽的鸿沟,而随着网红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在社交网络展示着自己的美貌,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人们能看到的美女越来越多,产生了社会整体颜值都提高了的错觉,女性们从而对自己的要求变得苛刻。


爱美是女性的天性,这当然没错,如果金钱和精力允许,想要整容使自己变得更美也无可厚非。不过,过多的关注外貌,或者把外貌当做自己的唯一着力点,从而引发焦虑,甚至强迫症等行为,大可不必。

如果不是职业需要,多数人并不会过于关注你的外表。虽然第一印象很重要,但对于成年人的工作和生活社交来说,外貌并不会产生决定作用。除了外貌,你自有你的优势,想要吸引他人、与人建立关系、获取生活资源,除了外貌,有更多更有效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自信源于我长得丑|中国女性怎样克服容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