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44】

曾国藩说,西方国家一定会灭亡,因为“法网太密”,最后社会就给捆死了。这次英国退欧,对欧盟的批评意见,其中就有法网太密的说法。儒家认为时势千变万化,法治是对付不了的,只有圣人人治,有经有权,随时权变才治得了。今天欧美有一种说法:“让政治正确见鬼去吧!”这是欧美的中道,也在发生变化了,要权变。但是,经权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应该是害大于益,因为都不是圣人在权变,是道德水平和大家差不多的人在权变。


【问孟子言“执中无权犹执一”。

先生曰:“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随时变易,如何执得?须是因时制宜,难预先定一个规矩在。如后世儒者要降道理一一说得无罅(xia)漏,立定个格式,此正是执一。”】

这位同学问的是《孟子》,孟子评论杨朱、墨翟和子莫三个人的思想,原文: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杨子的思想是人人为自己,是拔他一根毛来利天下他都不干,坚持自己管自己,你别想我为你做一点点贡献,但我也绝不会侵犯你一根毫毛。墨子呢,是兼爱天下,“摩顶放踵”,摩秃其顶,下至于踵。摩秃头顶,走破脚跟,劳苦自己一身筋骨,只要对天下有利,他也无所吝惜,慨然为之。

这两人,是两个极端。子莫呢,他就执其中。

子莫,是鲁之贤人,具体生平事迹不清楚。

子莫执其中道,他不是不为自己,但不会像杨子那么绝情绝物;他不是不兼爱天下,但是不像墨子那样舍身徇人。孟子说,能执其中道,就接近正确了。但是,道无定形,中无定在,必须随时应变,与势推移,该为我时就为我,该为人时就为人,这就是“权”。

一个极端是杨子,另一个极端是墨子,中道,并不在杨墨的正中间,而在于权,随时以权变为中。

这个权,是权变的权,也是权重的权,不同的因素,权重不一样,不是50对50,也不是只有两个因素,也不是每次都同样的因素。情况随时在变化,所以要懂得用权。

孟子说,执着于一点是不好的,因为他损害了道,抓住了一点,而丢弃了其他一切的缘故。所以,儒家的中道,不是执中,是时中,根据时势而变化的,动态的中。张居正讲解说:“吾儒时中之道,一理浑然,泛应曲当,千变万化,头绪甚多,非一端所能尽也。圣人之所谓中,存主不偏,应感无滞,虽有执中之名,其实未有所执也。”

曾国藩说,西方国家一定会灭亡,为什么呢?因为“法网太密”,最后社会就给捆死了。这次英国退欧,对欧盟的批评意见,其中就有法网太密的说法。儒家认为时势千变万化,法治是对付不了的,只有圣人人治,有经有权,随时权变才治得了。今天欧美有一种说法:“让政治正确见鬼去吧!”这是欧美的中道,也在发生变化了,要权变。

中国的“经权之道”,有原则,又有权变。权,也是自由裁量权,所以在上位者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一切皆可权变。孟子说: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说了都可以不算,他根据他的“结果正义”标准随时改变。“言必信,行必果”原话,在儒家不是好词儿,《论语》里孔子说的:“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eng)然小人哉!”那是没见识死脑筋像石头一样固执的小人。

经权之道,对中国影响巨大,应该说是害大于益,因为都不是圣人。建设法治社会的最大阻力,正是经权之道的文化基因。而追求权变者,也并非只有上层阶级,而是深入到每个人的血液,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追求自由裁量权。在上位者,可以突破法律自由裁量。在下位者,一个泥瓦匠,在砌砖墙的时候,他也追求权变,不按操作规程和标准来,他自以为有自己的方法来实现你要的结果,投机取巧偷点懒。

我们来看看王阳明怎么回答:

先生说:“中道就是天理,就是权变,随时在变,怎么执得住?必须是因时制宜,很难事先预定一个规矩在。后世的儒者要把道理一一说得没有纰漏,确定一个固定的格式,这正是执一。”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44】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的《传习录》学习参考书目:

《传习录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王阳明撰著,谢廷杰辑刊,张靖杰译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44】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