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晨读感悟 思维陷阱

参考书目:《隐性逻辑》[德] 卡尔·诺顿

        每一天,我们的大脑都在不停地高速运转着。思考的时候,大脑倾向于采用最为熟悉的模式,所以很容易掉入“自设的陷阱”之中。而这本书涵盖了大量打破固有思维的例子和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更好的选择和判断。

        今天,我们分享生活中三种常见的思维陷阱并给出解决办法,分别是日常逻辑、固有标签和聪明反被聪明误。

日常逻辑

        日常逻辑错误其实就是掉进了经验主义的坑,习以为常地按以往的经验对眼前发生的事做出判断。正如老人们爱说的:"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都多。"经验用对地方,可以帮我们节约时间和脑力,快速解决问题。如果用错场合,就会犯古人"刻舟求剑"的错。

        不要总是先入为主地凭经验草率做出判断,可以先考虑一下它的源头。只有前提正确,后面的分析才相对靠谱。同时,不要让情绪支配自己,在激动中做出让自己后来追悔莫及的事情。

固有标签

        生活中,我们总爱给别人贴标签,也被别人贴标签。"这个人看上去很老实","这个孩子很聪明,但是不努力","你怎么这么窝囊","他太没有上进心了"……这样的标签我们一张嘴就可以轻松贴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标签对于被贴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心理学中有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说白了就是"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运用广泛。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

        由此可见,贴标签有风险,下次当你要张嘴给别人贴标签的时候,请三思而后行。

聪明反被聪明误

        数据表明,记忆容量较小的人在各种规则之间转换较少,能更快决定策略并坚持执行。而记忆容量较大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会不自觉地关注更多信息,同时在大脑里做各种复杂假设,最后能量耗尽,思考变慢。

        简单说来就是聪明人因为想得太多而失去做事的最佳时机,反倒是那些想不了太多就去行动的人更容易抢占先机。杨绛曾经一针见血地对一个苦恼不已的年轻人说:"你的问题就在于想得太多,读书太少。"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别人打败的,而是被自己的胡思乱想击溃。破解之法是发呆、闭眼或冥想,隔离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减少精神损耗,为解决问题留有更多空间。

      总之,人生途中,陷阱无处不在。认识了这些隐形的思维陷阱,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避开它们,从而做出更具理性的判断和抉择,少走些弯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0930 晨读感悟 思维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