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的慰藉》序言有感

大学时有幸看过才子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一书。当时真的觉得那些先哲们实在伟大,有许多话语似乎都说到了人心里。

如果说《苏菲的世界》是要人们保留对世界的初心,新奇和探索欲,那么《哲学的慰藉》就是引导人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乃至站在人类共同情感,共同境遇的角度去审视人生中种种烦恼困惑,认识自我和当下身处的环境,认识生命中那些普遍的无奈和痛苦,学着“以哲人的视角”去洞察它们。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当人们开始思考,就能更多感受到内在的一个更加安静,清晰,深刻的“我”。内在的“我”可以安抚外在情感,情绪,身体的我。当然,笛卡尔之思也是建立在哲学洞察体会,乃至用心阅读的基础上。否则,大量的辨析,思索可能让人觉得疲惫,乃至因思索走入困境。

所以,我觉得孔子那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更加普遍贴切地多。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杨绛先生说——大多数人的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很多。其实都是非常睿智的洞察和体会。

有的书比我们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书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被遮蔽的和内心深处的许多东西;一本好书,往往能够引发正向明智的思考,给人带来慰藉和力量。故而,大概不建立在广泛阅读或者经历上的思考就如同无根之花一般,虽生而不久旋灭,留不下多少深刻印象,难以形成一些真正深切有力的东西。

今番欲再读,而知广泛阅读是深切笃厚思考之根基,有是书,幸也;有此悟,幸也。本欲写序言,先发此感言,不知不觉而成篇。离言简意赅,节心省墨远矣。盖古人之言诚不差,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其斯之谓欤!

读《哲学的慰藉》序言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哲学的慰藉》序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