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发亮的拾荒者

      《我和拾穗者》  阿涅斯·瓦尔达

      获第13届欧洲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奖



这部记录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法国拾荒者的形象。

首先不得不感叹下法国的工业发达水平,看着一开始土豆地里的全机器作业,很难想象这个片子是2000年出品,里面能自动筛选出某个尺寸左右的土豆,再卡车送到工厂全自动流程作业。即便是现在国内与其相比也真是差距很大呀!

再来说内容,本身对拾穗者有共鸣,勾起了童年时的美好回忆,稻田里、路上一根根遗穗捡起,攒成一把,在孩提的世界里是十分饱满丰富的。瓦尔达的纪录片虽然纪录的是拾荒者,但并不让人感觉到卑微感。虽然拾荒者目的各不一样,但都拥有很自然健康的心态。废旧的东西在他们眼里有股强烈的吸引力,有的将其变废为宝,通过神奇的组合让其焕发出艺术的色彩。

《拾穗者》辗转记录了法国不同地方的拾荒者,有捡土豆、葡萄、苹果、面包、蔬菜等,不同的案例给了我们不同的见识。比如法国居然将拾荒写在法律当中,并规定收获季节后拾荒是合法的;一些农场主也默认这种行为,有些甚至开放注册通道,对捡拾时间、量给出规范的要求,在自己没有获得额外报酬的情况下。还有的农场主会在收获的时候,给后面的拾荒者留出一定的距离,让其在后面挑选剩下的。让人感觉到一股暖暖的关怀。

里面有个案例很打动我,一个拾荒者吃捡的欧芹的时候说,欧芹很好啊,它富含维生素E。。。一堆我记不住的营养素,并表示自己研究过生物学。那个拾荒者曾经是大学助教,很多人都不理解后面为什么出来在大街上卖报纸,同时他还在一个收留学校无偿任教。很欣赏这种独特的个体特质及身上附带的独特生活方式。

好的作品能感觉到创作者的灵魂,会被一些不经意的小细节打动。瓦尔达用她的另一只手拍一只手的褶皱,感觉自己像不知名的动物;将手握成空心拳去定格路上行进的卡车,再攥紧拳头,将其定格;将废旧的没有指针的时钟装裱在家中,并喜欢这种感受不到时光流逝的感觉,镜头里脸庞从钟表后面滑过。这些对细节的关注,很难想象背后是一个年过七旬的创作者,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生活的温度。

拾荒对于迫于生计的人来说,是一种生活希望。之前看过一本有趣的书《佐贺的超级阿嚒》,里面的阿嚒生活贫困,就在家附近的河边拦上树棍,这样上游的蔬菜、水果漂下来就会被拦截住,这些东西带给他们的效用满足感应该不会比我们平时获得的差。拾荒有时候也体现出一个人生活的智慧,无论贫富,那个阿嚒平时出门也会身上系上一根磁铁,出门回家就会吸上钉子之类的铁物来攒起来卖;我喜欢的作家三毛也对拾荒十分钟爱,可以在撒哈拉沙漠将废旧轮胎变成家里的漂亮坐垫、将废旧棺材做成座椅。

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些比较美好的东西,拾荒也可以是闪闪发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闪闪发亮的拾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