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学生罗某杰弑师案的一点思考

     

对高三学生罗某杰弑师案的一点思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昨天在腾讯新闻上看到了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11月12日下午4时许,(湖南益阳)沅江市三中(沅江市黄茅洲镇)高三某班学生罗某杰(男,16岁,沅江市草尾镇人)与班主任鲍某(男,47岁,沅江市阳罗洲镇人)在学校发生争执,罗某杰用刀具刺伤鲍某致其死亡。

      古往今来,师生情和父子情是等同并列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我们大中华之美德。那为什么时至今日,会发生如此令人发指及大逆不道的悲剧呢?

      我们先来看看事情的原由,12日上午,高三所有班级在下午考试结束后,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允许学生们到校外活动。但1502班班主任鲍老师把全体同学留了下来,让大家观看一部时长16分钟的励志视频,并要求每人写一篇500字的观后感才能离开。老师离开后,罗同学一直在走廊上逗留。班主任批评了他,接着又给父亲打电话无人接听,鲍老师正准备拨通母亲电话时,站在侧后方的罗同学突然掏出水果刀,刺向了班主任……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罗同学和鲍老师,罗同学是鲍老师的得意门生,罗同学的成绩经常保持班级第一,全级前十,而且是“效率型”的学生,他喜欢健身,网游和漫画,但不沉迷,常常在课桌上雕字刻画,每次有同学跟他请教问题时,他都会先模仿一个漫画人物发功的动作,然后很轻松就把解题步骤说出来了。

    有次罗同学和语文老师因为课堂问答起了一点冲突,事后得知此事的鲍老师要求罗同学道歉,还很严厉地批评他。“我从来都不喜欢回答问题,所以觉得鲍老师的要求有点过分,那次之后,我开始反感他找我谈心。”罗同学说,“我不觉得班主任对我多好,对他也不了解。”

      罗同学的成绩足够让他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但他对此并无太大兴趣。他曾经给不止一个同学讲过,自己只想考取本市一所普通二本学校。罗同学对自己这个规划的解释是:“我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

    由此可见,罗同学的性格并不是内向、孤僻,不合群或人格有缺陷的孩子,相反,他是一个活泼有趣,有广泛兴趣,热爱生活,聪明且模仿力强的一个健康的孩子。只是有些小愤青,也有点小逆反,厌倦应试教育的模式,其表现出不配合老师的课堂问答,不领班主任的情,讨厌班主任谈心,不想按成人的期望考名牌大学等抵触情绪。不过也由此看出了罗同学在长期的压力下,身心疲惫,渴望简单轻松的生活状态。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鲍老师,鲍老师是益阳市的优秀教师及优秀班主任,把罗同学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经常谈心,学生评价鲍老师乐呵呵很随和。由此可以看出鲍老师是一位有责任心,有爱心,很敬业,很随和的好老师。

      学校也经常举办“篮球赛”,各种专题讲座等活动,看似是封闭式管理,也没有严苛到军事化的程度。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瞬间成为了残暴的杀人犯?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压力的叠加与负面情绪的累积所导致的激情犯罪。所谓激情犯罪,是指人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而在瞬间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罗同学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渴望自由与独立,非常渴望释放自己的天性,非常渴望活出自己的独特,非常渴望展示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喜欢新潮和刺激的生活,他们向往美好,追逐时尚。可是在高考的压力下,在封闭强制的管理中,这些心理需求只能暂时埋藏在心底,尘封在潜意识,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环境。但自然萌发的念头与自我打压的意志所形成的矛盾冲突一直在困扰着他们,产生并积累着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与释放。

    为什么没有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呢?这是因为:一是现在的师生关系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学生大都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谈心”。二是现在的同学关系大都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彼此之间都是很表浅的交流,没有深入的心与心的交流。三是亲子关系大都和师生关系一样,主要话题依然是学习、成绩等。以上的这三个主要关系之间的交流其实都是无效的交流,所以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无处表达,心灵漂泊无处寄托,负面情绪无法释放,内心找不到安慰,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另外罗同学正处在高三,高考压力很大,此时的学生大都处在心理学上的“易激惹”状态。所谓的“易激惹”,是因为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中,被焦虑、不快所困扰,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情绪变得越来越容易失控,很小的一件小事就能引发他们很过激的行为反应。比如在家父母一句不经意的话,孩子就会大发雷霆,发生摔门砸碗等失控的行为,其实过后他们都很后悔。

      罗同学就是在长期叠加的压力状态下,在不断积累的负面情绪中,心理健康水平急剧下降,但老师没有意识到,还在延长时间,增加额外的励志作业,自己批评外又要电话告家长,使得处在“激惹”状态下的罗某杰同学的行为完全失控,情绪强烈爆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导致两个家庭的悲剧,让人扼腕痛惜。

      我们应该怎样防范此类恶性事件的发生呢?

      第一,学校应该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科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授业者,更应该是学生的人生解惑者。如果能在应试教育的体制内,把成绩先放下,我们来重视学生这个“人”的存在,关注这个“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就是人的根,根好了,树干就好了,树干好了,自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我们一定要回归到根,回归到本,有根才有果,有本才有末,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第二,家长要做自我成长的功课,把注意力从孩子的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这样做一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让孩子学会主动学习,为自己负责。二是为了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有了自己的安排与计划,孩子就学会了自我管理,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了自由的意志,孩子会非常满足。三是家长也就解脱了,变的轻松了,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了。家长可以读读书,做自己喜欢的事,多了解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灿烂绽放。这样家长与孩子就成长为两个真正完全独立的生命,成长后的生命会拥有自己的思想,成长后的家长与孩子在生活中就有了更广泛的话题,关系会变得更加亲密,交流更畅通。

    第三,学生要培养自我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自我的元认知能力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的觉知能力。自我觉知能力强的人对自己的大脑有更好地掌控能力。相反自我觉知能力弱的人经常会陷入自己的情绪情感中,被自己的情绪所驾驭,引发鲁莽不理性的行为。

      这里给同学们说说培养觉知力具体的方法:

  我在想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的身体感受是什么样子?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样的感受对我会有哪些利与弊?

    我现在处在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下?这种情绪会导致我的什么言行?这种言行会给我带来什么后果?我如何释放这些情绪?

      经常做这些功课,会让我们不断地提升自我觉知力,会让我们变的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成熟,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有智慧。

      愿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彼此相爱,让爱流动,让爱传递,让爱生长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高三学生罗某杰弑师案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