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九号放映厅】年终策划的第一篇,想告诉你做出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什么样的操守。
这个问题不新鲜,但我们重复常识,是因为常识需要铭记,并付出行动。
——————
截至发稿,今年国产剧全线萎靡。
业已播出的118部剧中,如果以豆瓣评分为标准,没有一部9分剧,8分以上仅有14部,占比11.86%。超过7成的剧集中于及格线以上,红分以下。
换句话说,2016年国产剧的表现就是一个普通学生——太不起眼了。
不过,这只是豆瓣评分标准。囿于用户考虑,豆瓣一向对国产剧也不太看得上。
但最近有个值得关注的消息:《大明王朝1566》要重播了。
作为国产剧,豆瓣评分9.5,为同类别第二高,网友称之为“惊世骇俗的巨作”。
举个更直白的例子,去年拿奖拿到手软的《琅琊榜》,豆瓣评分9.2——如果说以孔笙为代表的正午阳光是良心剧组,那么这部剧的导演——张黎无疑是国剧的高山。
经他打磨的作品——
《走向共和》,豆瓣9.6分,国剧史上最高分。
《人间正道是沧桑》,豆瓣8.8,小人物见大历史。
张黎被称为“历史题材专业户”,他的作品见人见史见天地,往往吸引男性和高知分子,让“过去不看电视剧的人开始看电视剧”。
于是,单单《大明王朝1566》启动重播的消息就已经让外界沸腾起来——
而我们想用这位开拓者的态度告诉你,精品是如何造就的。
一
《大明王朝1566》始播于2007年,快十年过去,仍然是后来者无法翻越的大山。作为导演的张黎曾经说起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的评判标准——“要有责任感,能够今年看完明年后年还有人看”。
出生于1957年的张黎,是我们父辈的年纪。21岁那年,他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和顾长卫、张艺谋是同班同学。
成为国宝级导演之前,他最出名的经历是冯小刚的御用摄影师。《一声叹息》《大腕》《天下无贼》《夜宴》均由他担当摄影指导。
《夜宴》剧照
拿奖无数,被称为“中国最牛逼的摄影”。但他直到40多岁还会恐慌,“老怕冒出几个年轻人说,哎呦,这孩子比我好,结果等啊等,等了十几年,发现这人一直没出现”。
现在的他早就放下了,因为摄影师都变成了“机器的匠人”——在张黎看来,“当我们不为票房论,不为所谓收视率论的时候,一部影片的艺术分量越来越重,这时可能会出现好的摄影师”。
2003年,张黎脱掉锦衣,成为了一名电视剧导演——与同期同学相比,他的起步简直太晚,却勘定了国剧的最高水准。
《走向共和》剧照
转型导演对于张黎来说,倒不是适合时宜的改变,而是回归正途。当年一毕业,他就执导了两部作品——结果都被毙了。
摄影是当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搞电影摄影,要给领导提意见,决定权不在我手里,在导演手里,我想对自己的意见负责,让它被重视,那么我自己来当导演好了。”
他一贯强势。去年的《少帅》,虽然投资方的市场调研结果是文章可以出演张学良,但张黎也撂下了一句话:“就算文章的调研结果没有通过,我也会坚持用这个人,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角色可以是投资方推荐,但主要演员必须是我自己决定,这是我的坚持。”
当时的发布会上,面对“为何选用文章”的提问,他更是力挺:“那除了他还有谁能演?”
黄志忠是张黎作品的熟面孔了,也是久经考验的实力派,但“拍张黎的戏却让他经常有种上考场的畏惧感”。
《博客天下》复盘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第一场戏的拍摄过程:“张黎要拍个长镜头,二十几分钟,不喊停。演完,黄志忠整个衣服全部湿透,摄影师也说都拎不动机器了,导演带头,全体起立鼓掌,黄志忠这才有了一种‘考试及格’的庆幸,这一场戏很能体现张黎的拍摄要求与风格。”
而宋佳作为张黎的御用女演员,特别清楚导演需要演员的那份“筋疲力尽”感。
《四十九日·祭》里,一场背棺材的戏拍了一遍又一遍,宋佳说:“当时我心里很清楚,他就是在等我累趴的最后一遍,他一定会用我的最后一遍,因为当人的体能达到极限的时候,那种爆发力和真实感是演不出来的。”
张黎推崇方法派表演,要求演员在镜前幕后均需保持同角色一样的精神状态。如今被奉为神剧的《大明王朝1566》,当年开拍,所有演员提前一个月进组,一起生活一起练台词。
他甚至特别希望演员能处于一个非正常状态:“当演员能吃能喝能睡的时候,他的感受一定是下降的。当他变得特别敏感,特别易怒,喜怒无常,这时候他本性展现更完整”。
但他又非常柔软,几乎没对演员上脸,“不要有负担,自己看剧本,自己感受,都是人”。
张黎讲究演员,甚至讲究拍摄现场的温度。拍《少帅》时,有一场父子送别的戏份,“我们想让老爷子(李雪健)发挥得淋漓尽致,戏要出得来,就从北京一路拍到河北,换了地方,重新搭了一模一样的景,就为了这么一场戏,一个温度,反复打磨,最终成了!”
但就算这样讲究,张黎仍然对演员“不太抱太大的希望”——“我只能说他们完成得不错,还没有太发现一个演员的个人魅力,就足以把一个情节,一个章节,一个段落能独立支撑的,需要大量的外界辅助手段,比如镜头语言,导演要花大量的工作去帮助他完成。”
真正遇到特别有张力的,比如孙红雷、黄志忠等戏骨,他也很平淡,“不管他有多好都是他应该做的,作为他们那个级别的演员,不管表现得多么好、人物演绎得多么充分多么出神入化,都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他十分受不了态度的怠慢。一个道具人员工作懒散,一个演员戏前喝了酒,都能让张黎差点动起手来,以至于很多媒体写到张黎,绕不过去的一个台词就是“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是冯小刚在《天下无贼》里面特意写的。
二
他当然有资格生气。
是他,一手缔造了国剧的高山流水。在还没有操刀电视剧之前,张黎在《雍正王朝》里担当艺术指导。
这个位置本不必做前期准备,但他从前期剧本开发到剧本撰写,一步步跟进,“看导演胡玫和刘和平老师怎么去解读历史,怎么把历史碎片一个个连起来做成一个作品”,张黎评价当时的自己“真的很认真”。
自那以后,他对历史产生了兴趣。筹备《走向共和》,他们汇集了从晚清到民国推动或阻碍历史进程的人物小传,共计一千多个,用了四个大本子,“现在我人物里几乎每个人都能够独立成传,当然最后我们选的大概是四百多个人物”。
他偏好严肃叙事,讲述生死困境,在历史题材的正剧上一路狂奔:“我觉得今天的东西都是过去的映照,我们今天有很多缺失,这个缺失说到底是对历史的缺失,不是对物质世界的缺失,我内心希望通过历史把这些缺失找回来,遗忘的缺失、人性的缺失。”
从《走向共和》到《大明王朝1566》《孔子春秋》再到《少帅》,他镜头下的历史人物无一不是有血有肉,这与他看待历史的方式如出一辙:“没有绝对的反派,只有特殊情境下催生的人类悲情”。
三
张黎曾经“让过去不看电视剧的人开始看电视剧”,但娱乐至死的年代里,坚持做严肃作品的人总要经得起更多的考验。
他给过一句很重的话:“杀千人,不如夺一心。”背后的意思是:“你当然可以让一千个人看了你的剧,但看了也只是看了,还不如有一个观众真正看进去了,真正懂了你表达的意思。”
2012年《圣天门口》开播,有媒体认为他应该取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张黎瞬间有些来气,直言收视率不是最大的压力,“收视率不是那种压到我们头上让我们喘不过气的东西,而是接地气的要求,这是个很无耻的要求。”
他想为专业观众服务——不是酒足饭饱后看得昏昏欲睡的普通观众,而是“对一部剧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有自己特别强烈的批评精神”。在他看来,作品需要担起“引领作用”,职业影视人要对得起良心。
有记者问张黎,中国电视剧要怎么出精品?他给出了三点,“首先要扳倒收视率这座大山,第二要降低制作数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该投入的地方,作为导演个人,别偷懒,别轻易放过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不过,时代在变,“正剧专业户”都先后加入了IP改编大军。以孔笙为代表的正午阳光已经相继制作出了《欢乐颂》《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而张黎的最新作品《武动乾坤》改编自玄幻小说,讲的是古代少年捡到一块神秘石符走上逆袭之路的故事,杨洋、张天爱等流量演员担当主演。
他们看似都抛弃了宏大叙事,迎向年轻口味。但有一点不容忽略的是,父辈年纪的他们仍然在学习年轻人的东西,以他们的方式理解市场,适应市场。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去年的《琅琊榜》了——以正剧的态度完成一部网络小说的改编,增加了原著的厚重感和完成度。
选择玄幻剧开辟新市场的张黎说:“我很想做一个此类剧的标杆,看能不能走得通。未必有理,但是要有据。”
不过,最近剧组风云诡异,先是女主角更换,又是鲜肉真人倒模传闻,让人对这部剧更好奇了。
撰文/九姨没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