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记 《名老中医之路》- 刘渡舟 - 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

读书日期:2019-03-30
书籍信息:周凤梧, 张奇文丛林. 名老中医之路[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注意事项:博文中的标题是为了区分内容,思考后加上的,并非原文中有的。

旧社会中,师带徒的两种形式

  1. 老师采用浅显的读物,如《汤头歌》、《药性赋》、《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教材,向学生进行讲授,并要求记诵。
  2. 老师在启蒙教学阶段,就以四部经典著作开始。他们的主张,和《千金方·大医习业第一》的精神遥相呼应。

徐灵胎

清代的医学大师徐灵胎,在《慎疾刍言》一文中指出:“一切道术,必有本源,未有目不睹汉唐以前之书,徒记时尚之药数种,而可为医者。”

学医因缘

我是怎样学起中医来的呢?因为我体弱多病,经常延医服药,而接近了中医,并以此因缘加入了中医队伍。

中医课程的两个阶段

当时我学的中医课程,现在回忆起来,大体上分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两个阶段,共花费了六年的时间。
在理论基础阶段,学了张、马合著的《黄帝内经》、《本草三家注》以及《注解伤寒论》和《金匮心典》等著作。

背书

关于背书的问题,历来也有争论。我的意见,倾向于应该背点书的。《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医宗金鉴》

徐灵胎评价此书有:“源本《灵》、《素》,推崇《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为宗旨,后乃博采众论,严其去取,不尚新奇,全无偏执”的美誉,也就说明了这部书的成就是非凡的。

自学是必由之路

自学是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必由之路。因为我们不能跟老师一辈子,应该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但是,自学必须讲求方法,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必要时还得有人指点一二。

自学的时间保证

自学也需要条件,主要的要有时间保证,要争分夺秒,爱惜光阴,要有必要的工具书和参考书,如果有上图书馆的条件,那就再理想不过了。

自学的三忌

  1. 忌浮
    指自学之人,心不专一,不能深入书中,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一下,当然这种学习是没有什么结果可言。
  2. 忌乱
    指自学之人,没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和步骤,一会儿看这本书,一会儿又看另一本书,好象蜻蜓点水,这种杂乱无章,没有系统的学习,也必然学无所成。
  3. 忌畏难
    指自学之人,在自学过程中,有的内容看不进去,发生了困难。殊不知,凡是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正是知识贫乏的具体反映。如果不以钉子的精神向难处深钻以求解决,反而畏难自弃,必然枉费一番心机,半途而废。

格言警句

  • 石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学与用

学中医理论,目的是指导临床去解决防病和治病的问题。因此,在学习中就贯穿一个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问题。清人陈修园为什么主张白天看病、夜晚读书呢?不过是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罢了。

《三国演义》

我很喜欢《三国演义》舌战群儒时孔明对东吴谋士程德枢所讲的一段话,他说:“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攻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纸上谈兵

学习中医也最忌0纸上谈兵。应该看到,不论任何一家名著,也都有一分为二的问题,也都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和在实践中发展的问题。如果离开实践,就很有可能造成盲目的崇拜,或者粗暴地加以否定。对这种学风,我们是坚决反对的。

《伤寒论》存在争论的两个问题

  1. 六经的实质是否与经络有关
  2.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去桂还是去芍

学习《伤寒论》

学习《伤寒论》应先打好一定基础,其中包括学好《内经》中的阴阳辩证思想和方法,以及学好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知识。同时把《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和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学懂吃透,并要背诵如流,牢记不忘。这是第一步。

《伤寒论》的真实义

由此可见,学习《伤寒论》先要领会条文和条文排列组合的意义,要在每一内容中,看出作者组文布局的精神,要从条文之中悟出条文以外的东西,要与作者的思想相共鸣。这样,才能体会出书中的真实意义。

《伤寒论》的注家

  • 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和《方解》
  • 徐大椿的《伤寒论类方》
  • 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
  • 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
  • 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
  • 钱璜的《伤寒溯源集》
  • 日人丹波元简的《伤寒论辑义》

《伤寒论》的广度和深度

我讲《伤寒论》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但现在备起课来,还有可学的东西,还可发现自己在认识上的错误,可见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难以蠡测的。为此,读这本书的人,切不可浅尝辄止,亦不可略有所获,便沾沾自喜而停顿不前。

学习中医的方法

  1. 从学习经典著作入手,不要怕难,要有一点精神
  2. 对于中医学的原文和汤头、药性及歌诀,既要明其义而又要背其文。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工夫可言的
  3.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自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要一生奉行
  4. 要树立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这对中医来说更为重要


  • 本文仅为个人学习和积累所用。所摘抄的段落仅符合个人特点,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全文。
  • 我爱好中医,尊重知识,疑惑此摘记之举是否侵犯版权。若有侵犯,敬请告知,自当修正。
  • 致敬于一切有着慈悲心肠,普救含灵之苦的中医前辈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摘记 《名老中医之路》- 刘渡舟 - 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