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时,你已经杀死了更好的自己!

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时,你已经杀死了更好的自己!_第1张图片
成为更好的自己


1

越努力学习越感觉的焦虑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变的焦虑,经常晚上熬到2点才能睡着,这种焦虑不是来自碌碌无为,而是来自努力学习。

我订阅了很多学习类公众号,有营销类、阅读类的、时间管理类、运营类、企业管理类等等;报名参加各种学习社群,微课;在得到上订阅各种付费专栏的内容;买各种关于写作,关于逻辑提升的书;利用工作间隙和下班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

但是,我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我反而变的越来越焦虑了。

“这个公众号的博主怎么懂的那么多?怎么这么厉害?”

“这篇文章怎么突然就10万+了,它之前也就几百的阅读呀。”

“李叫兽怎么就莫名其妙的火了,90后的孩子都赚了一个亿了。”

“他一年怎么能看掉两百本书,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每天都会有着这样那些的烦恼,然后灌输自己我要努力,我要加油!

想想以前,我可是一点都不焦虑,每天上班工作8小时,下班看剧4小时,周末打个球,晚上喝个酒,日子过的很惬意。

2

为什么学得越多就越焦虑?

后来,我查阅资料,发现了一个概念,叫“知识焦虑”。所谓“知识焦虑”就是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呈指数级增长,但面对如此大量的信息,我们的思维模式、能力远没有厉害到接受自如的程度,由此造成的自我强迫和紧张。

其实对于知识焦虑,我有我自己的理解,我们每天通过大量学习,接受到一些新的理念和观点,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出现了升级,达到了成长的第二阶段,但是我们的能力没有升级,所以我们会陷入焦虑。

人的成长,往往会经历三个过程。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一阶段的你,还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追求比较简单,所以认知上还没有升级。

知道自己不知道

随着你的努力学习,接触人和事越多,认知上不断的升级,你越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越发现时间的可贵。

知道自己知道

你通过自己的学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论,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你的思想境界发现了变化,对自己的能力也有了了解,做事变的越来越沉稳干练。

现在的很多书和公众号的文章,都在刷新着你的认知,让你的认知不断升级,但是他们没有教你方法论,没有给出操作步骤。


翻开一些知名的学习类公众号,文章的主题大部分是诸如时间管理、克服拖延症、新媒体运营、快速阅读等,当然还有PPT,excel等办公技能。


这些文章会提升你的一些认知,但是,很少会落到实际。


我相信很多人喜欢收藏文章,但你收藏的文章,你都再次读过吗?学习了某个领域的知识和干货,不等于你具备这个领域的能力。上过时间管理的课程,那不等于你时间管理能力就会变强,你要做的就是让你的能力随着认知的提升而提升。

3

我想继续焦虑下去


每个渴望成长的生命都要学会与自己的焦虑共存,就像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焦虑才是我们这个时候该有的状态》。对于焦虑我们没必要害怕,我们要学会接纳它,与焦虑并存。


既然焦虑的产生是因为信息的过载和认知的升级,而能力却没有随之提升;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能力。而提升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的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经过长期观察、试验和研究,他得出了两个成为 世界级专家的关键条件:第一就是大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他最早提出来的。 第二条要素就是“刻意练习”。


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NBA的球星,技术之所以那么好,也是因为它们对于每一项篮球技术都进行了刻意的训练,比如三分技术,罚球技术,背身技术等。我PPT做的之所以做的还不错,因为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刻意练习,封面怎么设计,怎么构图,怎么排版等。


刻意练习有四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只在“学习区”练习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你在一个传统的企业做财务做了3年,工作内容我想你已经很熟练解决了,那么财务知识和技能就是舒适区了。后来你发现程序员很赚钱,你想成为一名程序猿,但是编程知识和代码对于一个文科生来说太难了,这就是“恐慌区” 。最后你觉得“写作”好像也挺赚钱的,所以你开始看书,练习文笔,积累生活素材,然后公众号上写文章。因为这个技能时通过一定的学习就能够马上掌握的。


大量重复训练


这个最著名的就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 “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


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有反馈,练习效果如何,看得到的变化,这是继续练习最大的动力。


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

当然,如果没有教练,也可以拿自己做纵向比较,观察自己,看看现在的作品和过去的作品有什么区别,进步在哪里。


精神高度集中


我们在刻意练习时,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不要求时间太长,但要求全心投入。有些时候,我们只是看起来很认真。比如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能不能保证不碰手机,我们学习的时候,能不能保证大脑在快速理解和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看起来很认真的两个人,学习成绩差别巨大。


今天看到一句话,有点鸡汤。

平庸,就是你失去追求卓越信念的那个瞬间;当你觉的自己还不错时,你已经杀死了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时,你已经杀死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