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97,11-14-2,告子章句上14-2》

图片发自App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97,11-14-2,告子章句上14-2》

【"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今天是丁酉年辛亥月乙卯日,十月初七,2017年11月24日星期五。

上一节,孟子指出,人对自己的爱惜和爱护是什么态度呢?兼爱和兼养,即对自己的无差别的一律的爱惜和无差别的一律的爱护,"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这将必然出现问题,所以开宗明义,孟子提出要审察善与不善的问题,"考其善与不善",最后,给出了审察这个问题的方法,即反观求之之法,即反思性的自我省察。

"善与不善",这个善字是多义字,既有好不好、妥不妥、对不对的意思,又有擅不擅长、熟不熟练、可不可靠的意味。

养字也是多义字,既有爱护、养护、保养的意思,又有存养、涵养、修养的意味。

这一节,就要回答为什么一定要"考其善与不善"的问题。这一节就三句话,是现代经典三段论论述结构。

为什么一定要审察"善与不善"呢?因为爱惜自己是一回事,如何爱护自己又是另一回事,养的得失即决定人品的判定,这就是省察的意义所在。

孟子说,人体虽然同具于一身,但有贵贱的分别,小大的不同。什么是贵的大的,什么又是贱的小的呢?心志是贵的大的,因为心志统帅众体;口腹是贱的小的,因为口腹听令于一心。

对于立志的意义和作用,历代往圣无不一再强调,孟子讲"以志帅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无志则不能成学",王阳明起首就讲"立志"。心志当然是首要的,前提性的,决定性的。

既然有小大,就该以大者为重,不该以小害大。既然有贵贱,就该以贵者为重,不该以贱害贵。对小大贵贱的轻重作出分辨,直接关系到养的善与不善的问题,此其一。其二,直接导致不同的结果。如果征逐于口腹之欲,只知一味地养其小者,就会导致旨趣低下,一天天流于污下,一天天跟愚不肖之流同于一般,就成了小人。如果持守其心志,不为私欲所蔽,一心聚焦于养其大体,就会志向高远,下学而上达,到达那高明之境,与圣贤同归,就成了大人。

大人小人,就是这样跟善养不善养关联起来的,对于那些兼爱兼养的人,即无差别的一律的爱惜的人,孟子提出警示,指出存养省察的方法。

存养省察,确然树立优先原则和聚焦原则,立志志存高远,养其大,成大人。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97,11-14-2,告子章句上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