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曹植兄弟时常集结一大批文艺青年诗酒唱和,放浪形骸,文青们本就不拘礼法,酒喝高了就和二曹称兄道弟,尊卑不分。
建安七子中有位很有个性的人物,名叫刘祯,此君虽不比曹植才高八斗,却也称得上文采出众,尤其擅长雄辩,曾用三寸不烂之舌使自己免于曹操的刑罚。
这事起因于曹丕,曹丕纳了个惊世骇俗的大美女甄氏,一次和文士们喝酒时,酒酣耳热,便叫甄氏出来佐酒,内卷在当时是不能出场面见客的,何况王家。
曹丕本身算是“通脱”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子的叫声,他死后,曹丕不致悼词,只叫每人在王粲墓前学一声驴叫以慰他在天之灵。
想想,墓前响起一片驴叫声,这是何等景象,放到现在,也觉得颇为奇特。
但曹丕叫甄氏出来露个脸给哥们儿倒一杯酒应该不是“通脱”,而是喝醉了吧。
除了刘祯,其他人都有些惶惶,低着头,不敢看。
刘祯却仰起头,不仅眼不眨地看,还细细欣赏起来。
是非成败转头空,人活一生,不过草木一秋,如此国色天姿,人间又能见到几回,此时不看,更待何时?
曹丕大怒,所谓的文人名士,放诞任性,狂狷不羁,我和你形同亲密,给你一点颜色,你还真开起了染坊,忘了谁是君,谁是臣,视王家威严于无物,简直岂有此理。
曹操知道这事,怒得更加厉害,要把刘祯处死,可这家伙的名声太大,只好把他罚去做苦役,叫他磨石头。
一日,曹操来此察看,官吏和苦役们都伏地劳作,不敢抬头看曹操。
偏刘祯这个不怕死的,不跪曹操,磨他自己的石头。
曹操再次大怒,对刘祯说:“你胆敢蔑视本公?”
刘祯道:“王的盛名天下皆知,刘祯岂敢,祯跟随您多年,当竭尽全力做事,事做得好您会很高兴,事做得不好,您也会觉得羞辱,祯现在做苦力,专研石料,研石是对王的敬忠,所以祯不敢停下手中做的活。”
曹操又问:“你磨的是什么石料?”
刘祯道:“这石头是从荆山悬崖顶采来的,外表布满五色花纹,内里具有和氏璧的美质,再怎么琢磨也不会增加它的光泽,再怎么雕刻也不会增加它的纹理,因为它的本性十分坚贞,受之自然,无法改变,它形成的原因,只是因为长年受屈得不到伸张的缘故。”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这小子的确有才,把一块普通的石头胡吹乱捧成一块美玉,说的其实是他自己,美玉受屈,却坚贞不已。
文人们自诩风流潇洒,不拘小节,率性任意,可真当甄氏走出来时,文士们个个垂了头,住了口,往日的不羁到哪儿去了,只怕心里很想看却不敢吧,真正的率真,唯有刘祯而已。
刘祯内心坦荡,不伪装,不遮掩,食色人之本性,需要装么?我曹操是大英雄,够本色,你刘祯,是真名士,自风流,风流不下流,好色而不淫,这不应当有罪。
曹操将刘祯放了。
曹丕对刘祯盯着他夫人看应当不是很在意,归根结底,他不叫甄氏出来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其实曹丕和刘祯在这之前就有过一番较量。
曹丕送了一条很名贵的腰带给刘祯,却后悔了,想把腰带要回来。
写信给刘祯:“物品是因人而贵的,放在下贱之人手中,不如放在高贵之人手中,我找你要回腰带,你不要怪我反悔。”
刘祯回信一封:“荆山玉,隋侯珠,是先埋于朽石污泥下的,南艮金,凤貉尾也是先由贱者经手才发挥其价值的,大厦建成后,最先立于其下的是工匠,吃的嘉禾,是由农夫先尝的,我的腰带没其他名贵的装饰,若你送我的腰带真的很贵重,我也是可以笑纳的,我从来没听说过至尊之人送了东西又索回去的。”
如此不卑不亢,理直气壮,而又敢讽刺王嗣曹丕的恐怕只有刘祯。
刘祯这么胆大包天,或许就在他那一身傲然的骨气,他的诗以气势取胜,就像他的人,所谓“魏晋风骨”,说的主要是气质和神姿,坦荡率性,刚直不屈,慷慨磊落,富有一身才华却又没有读书人的迂腐和傲慢。一个狂而不傲,一个大方从容,一个从不遮掩,一个非常自然非常纯真的人在你的身边,即使他犯了错,你也忍心杀他吗?
刘祯染瘟疫去世,曹丕亲手为他整理文集,有书记载:曹丕追思往日和刘祯的情谊,出门时轿子连在一起,吃饭时同坐一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想到此处,不胜痛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