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一本书——20161020

读完蛮久了却一直拖到现在,不愧是我,嗯。

总体印象,梦书之城是一本很有趣的童话,读起来没压力,书本厚实也没什么废话,情节紧凑——虽然线索单一几乎能猜到结局,但一些细枝末节的刻画还是丰满了部分血肉。不过作为这样厚度的一本书,可能略有用力方向不太对的嫌疑吧,旷野中一颗笔直向天的树,够高够畅快,只是出了主干部分,难以再找几个好的落脚点,因此可用的【观景点】略有欠缺吧。

故事从一个死亡,走向另一片死亡,但主题并不是绝望。跟着多尔衮斯特在书乡好一顿行走,也只是进行了这样一顿的行走。我想作者一定是非常喜欢那些能带来光怪陆离的梦境的音乐和诗歌,所以才下重笔墨努力去描述看到和听到时引发的通感,并用文字的方式让读者也能够透过纸面去接收所有的信息。他也做到了,确实让我们身临其境的听了一场拥有催眠力量的音乐会,感受了一次被死亡渐渐笼罩的阅读体验,被咬人的书围攻,被书呆子们闹着起哄,在充满腐烂气味的巨人实验室为了活命拼命拔腿,目睹着那群书呆子燃烧着生命大肆屠戮邪恶。这一场埋进纸面的冒险相当激动人心,觉得仿佛自己就变成了那只误入危险之地的龙,无法动弹,被命运推着不停狂奔。但可能问题就在这里了,一路飙车风驰电掣,而道旁的风景,大概就没那么大心力来营造了。好看,很好看,读的畅快淋漓,而读完后觉得有些遗憾,像是丢失了一些被许诺了的宝贝,跑着跑着就不见了踪影,也就这样到达了终点。

这本书我想第一个沉进去的人应当是作者,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蓬勃的热情和倾诉欲,作为童话来说是绝对精彩和吸引的。个人来说,是一次很棒的阅读体验。馅足又活泼,线索简单并不需要烧脑去推理,作为消闲阅读就真的很快乐,而由于故事紧凑,很容易忘记时间一路看下去。不过还是从个人喜好来看,作者对于【使用一些略恶心的描述来增强画面的感染力】的手法稍微有点滥用了吧……有些部分其实没必要描述的那么详细的,却不吝笔墨的把同样的画面描述多遍,也许这也是作者的兴趣吧。

虽然是一本基调正统又比较轻松的童话故事,内容有些部分还是让我禁不住想多一些事。下面做一些摘录:


——“我要下令将莫查宁所有的书烧毁,把所有的油画用酸液洗掉,所有的雕刻作品一概敲烂,所有的乐谱都撕毁;我要把乐器堆成燃烧巫婆的柴堆,用琴弦做成绞索,这时候一切才会重归平静——重归宇宙秩序和宁静。此时我们才能松口气,放手重新开始,从艺术的桎梏中获得解放。这时才会出现一个唯有真实才存在的世界。”

这一段是一位即将成为统治者的恶人对个人理想的剖白,说的很真诚,从字面上看也并没有逻辑错误。我在想,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这些艺术的表现形式确实都是在描绘着一些难以用实体表现的内容,就是所谓的“感性”吧。但“艺术”与“真实”真的是相对立的吗?所谓的“宇宙的秩序”又是谁来确定的呢?是谁能替宇宙做决定【它】是希望回到原点还是希望有人在白纸上尽情作画?


——“一切凶恶之事都是有生命者干的;反之,死者则向来和平待人。”

嗯,无论在哪个世界,死去的其实都不足为惧。敬,而不须畏。因为无论是【死亡】还是【死者】,都是归于沉黯静谧的存在。只有【生】才值得敬畏。


——“歌歌不解地望着我说:‘这一点也不奇怪,怪的是,为什么其他生灵不背书。’”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足够聪明。虽然是错误的【觉得】。


——“他们是那些遭到掩埋或遗忘的旧书无法安息的灵魂,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一点恶意也没有。哪天如果你有幸在睡觉时被他们覆盖,你不但不会害怕,而且会欣然接受,而他们赐给你的梦也都美妙无比。当你写下的对白如此精彩,即使千年之后,演员们也会在舞台上一字不差地念出来是,就可以感受到奥姆。”

不被时空限制的文字与思想,也许同样能够跨越次元的屏障吧。奥姆到底是什么,最后也没有说明。我猜想,也许是目睹一朵柔弱的花苞在清晨绽放的一瞬间,也许是伫立于满天繁星之下浑身震颤的一瞬间,也许是望着丝丝白发悄然爬上那曾经年轻的脸庞的一瞬间,正是奥姆在牵扯着心脏,敲击着积满尘土的窗,用千百万的思想和千百万种声音洪亮的高声吟唱,让身体里的某个部分醒过来的歌。



而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那只为自己起名为传说雕龙多尔衮斯特的绿色书精扭捏着站出来报上名字挺直脊背时。我大概比那只龙本身更快的泪流满面。

大概对于一位作家来说,这是真的是一件幸福之极的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梦见一本书——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