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复盘有感

     

读复盘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于联想柳传志先生的复盘技术,早有耳闻,也偶尔在工作中践行之,很多时候自己会利用印象笔记对自己当天的工作和生活开展复盘,每天进行反思和回顾,并形成日记,久而久之,觉得这样的方式对于自己找到成功之处,优化失利之处是个很好的习惯。但做久了,难免会觉得有些流于形式,或者很多时候觉得没有反思到比较深入的状态,或是没有总结出很好的规律,或是没有找到反思的维度,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于是在当当网上开始寻找相应的书籍,看到了陈中先生的复盘,买来后一口气读完,感叹于作者的清晰的逻辑,和简单明了的笔法,能够让人一看就懂,就如封面上所说的,能够让大家看了就会用,用了就提高。下面我就来谈谈我读这本书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一、读这本书我大概花费了2.5个小时的时间,从书的逻辑结构来看,这是一本逻辑很清晰的书,大致是符合“什么是”-第一章,“为什么要”-第二章,“怎么做”-第四章,以及“注意要点”-第三章,“怎么用”-第五章。结构清晰,而且重点的地方作者在书的目录给大家做了很好的提示,所以在看第一二三章的时候我采用了泛读的方式,大概花费了40分钟左右,其它剩余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第四章,也就是我最想要了解的一个部分。

      二、复盘的操作分为六步,难点在第四、五步。

    复盘的六步分别是回顾目标、叙述过程、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推演规律、形成文档。

      这六个步骤分别从回顾、反思、探究、提升四个维度开展,形成比较好的闭环,使整个复盘变得完整、清晰。

      在我看来,回顾目标首先我们要有目标,很多人做事的时候本没有目标,也不知道今天一天怎么过,更不知道去旅行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才导致很多人觉得旅行体会是深的一件事就是“累”,所以这是最可怕的;

      其次是叙述过程,书中讲的叙述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步骤和细节,要非常详细的还原当事人在当时情境下的动作步骤和细节,需要做到“真实客观”、“全面完整”、“细节丰富”。只有抽离事件的本身,从旁观的角度去观察就可以更加全面,只有回顾细节,才显得更加真实。同时,我认为需要再加一点的是要还原当时的心境,当时是怎么要去做这个动作的,基于什么样的思考,什么样的出发点,这一点往往更加重要;

      第三步是评估结果,结果评估从目标出发,对照标准开展评估才有价值,可能是好于目标,也可能是差于或刚好达成目标。在设定目标时,尽可能先用SMART原理设定,最后评估时也更加容易并更加使之量化有对照;

      第四步是分析原因,这是比较难的一步,为什么会有差距。特别是在对个人项目进行复盘时,往往需要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一起来看,这样才会从更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原因,才到更多的可能性。当然,我认为书中对这一块的方法论描述的不够具体、不够全面。作者主要从“与预期不一致的地方”、“事情的关键点”、“5Why分析法”等进行原因分析,这些原因的分析方法不足以解决当下碰到的困难情境。可以考虑对复盘的事情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原因分析法。比如对项目类的,可以考虑用“各流程的结点”,比如贷款发放出现风险的分析可以从贷前、贷中和贷后进行分析;对于单一事件的,可以考虑采用时间轴;对于其它的,可以采用事前准备、事中实施跟进和事后调整策略等进行分析。总之,对于不同类别事件的复盘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需要有一套相对科学,可落地的固化的流程才可以。

      第五步是推演规律。这也是比较难的一个步骤,一般需要比自己高一个级别的人参与,这样才可能推演出一般性、未来可复制的规律来,否则很难,也就是需要一个人他本身有着丰富的经验,知道很多一般性的规律。

      第六步是形成文档。我觉得这一步很重要,所有有价值的东西,一定要进行记录和传承,这本身也是复盘其中的一个意义所在,让所复盘的东西不断的为我们未来工作和生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常常记录的同时会让你对不同事件的规律越来越明白,在很多相似的情境下,你可能就会顿悟。

      三、书中的第五六章深度不够,略显累赘,特别是后面的附录。在复盘在生活中应用的章节,个人觉得需要更加典型深入的案例,包括生活中的案例就没有对其中的分析原因进行深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和规律也相对简单,可借鉴的东西不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复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