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性格不能改变吗

         当你相信自己的性格是固定的,那么你的性格就不会改变。你就成功的验证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你相信性格并不固定,会随你的阅历认知而改变,那么你蓦然回首,你的性格真的和原先的有了巨大的改变。

这个现象挺奇怪的,你想什么就是什么吗?这其中的底层的原理是什么?

      元认知在这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元认知是我们审视自己思考的能力,帮助你从问题中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事情本身。就是说把你从你陷入困境的思维中跳出来,反思你现在的思考与行为。

      元认知能力是在意识的空间进行的,而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绝大多数的信息加工整合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就像心率呼吸血压这些基本的生命体征的调节不需要启动意识空间,无意识能迅速的调节维持生命内环境的稳态,它的信息加工速度最高可达11000000次/秒。而意识层面信息加工最高只能达到40次/秒。无意识的想法和感情可以渗透到低级元认知空间。低级元认知空间可以通过元认知察觉,启动元认知。

     当你认为性格是终身不变的时候,这时候你自动关闭了进入元认知能力的通道。著名的生理学家沃尔特.布雷德福坎农提出了"自稳态"这个关于生理系统的术语。就是说一个系统试图去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而不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大脑和身体都是属于生理系统,它们倾向于维持稳态这是平衡的舒适区。

虽然人格类型在长期的生活工作状态,不可能一直保持永恒的一个状态。生活其实在不断的适应的过程,性格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悄然的改变。但是你的性格永恒不变的信念,在一定的程度,阻碍性格的变化,使改变变得更小,甚至使他回到原先的状态,而你心心念念你就是这样的,你的性格不会改变,就算是真的改变了,但细小的差别就容易被你忽略,你的心里没有这种观念,也容易对改变视而不见。就这样你就验证了“三岁看大,五岁看老”。大脑这个复杂的操作系统,越差越自洽,很容易在这样的自洽系统越陷越深,终身自洽。

认知行为学是一门研究大脑活动与行为联系的科学,颠覆了大脑是固化的观念,提出了大脑的可塑性。大脑的可塑性是由于神经水平的变化,主要是突触(突触是由于神经和神经递质构成,产生的活动是多巴胺、谷氨酸、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产生信号,再经过神经传递到达大脑中枢,经过中枢的整合再传递出去。)的变化。突触的可塑性引起大脑的可塑性,引起性格的变化。不是所有的突触都会变化,但是那些能变化的突触足以引起这种生物心理行为改变。

元认知的本质是属于神经活动。无意识的想法容易渗透到低级元认知层面,通过认知察觉激活了大脑中的指挥控制中心——大脑额叶皮层,大脑额叶皮层是产生心智的一部分,在这里使我们的在心理上分离,如同灵魂出窍般去审视我们的所思所想。而这种反复启动元认知的思考过程会使我们的前额叶皮层的灰质变厚,灰质变厚会正反馈的使你容易启动元认知察觉。

这样,在事实的层面上,元认知能力经过审视评估思考是你产生正确的结果,产生行动。事实、联系、结果、行动这是一个闭合回路,行动再把信息传到意识层面,在经过孰能生巧,在你的不断的正反馈中,有意识的状态,反应时间会更短,到最后熟能生巧,突触发生了改变,达到无意识就能产生信息的加工整合。无意识的进行有点像老子所说的无为。性格的改变,是从有为到无为的一个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性格不能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