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用型 App 優先法則!提升產能,節省時間的工作術

万用型App 优先法则!提升产能,节省时间的工作术

万用型App 优先法则!提升产能,节省时间的工作术

萬用型 App 優先法則!提升產能,節省時間的工作術_第1张图片
image.jpeg

在买笔记本时,有一种笔记本叫做「万用手帐」,他里面同时包含了行事历、通讯录,还有各种格式的空白笔记页,我们可以在里面安排任务、剪贴图文、写日记、抄笔记、做计画、记帐,因为无所不能,所以「万用」:

我记得自己学生时代只要一本万用手帐在手,什么事情都能解决,而背后依靠的是我们对笔记本无穷无尽的创意妙用。

然而,我们在数位工作时常常忘了当年「万用手帐」妙用的精神。

于是在手机上为了健康需求安装了一个跑步App、一个饮食纪录App。为了理财需求安装了一个记帐App ;为了时间管理安装了多个待办清单、习惯养成App ;为了规划旅行又多安装了几个行程App ,

实际使用时,却发生一件事情要记在多个地方的窘境,要手忙脚乱才能管理生活琐事,或者有些App怎么用都会半途而废

所以,今年初在写完「[生活骇客2]让自己成为一个「很简单」的科技人」后,我开始追求一种「简单工作法」,而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更善用一个「万用型App 」来取代多个单功能App ,这样的做法不仅更节省时间,还能带来更大的工作产能。

一,万用型App VS 单功能App 的优缺点

一个理财记帐App结合了快速记录介面、统计计算分析,甚至厉害一点的还可以结合你的银行帐户。一个健康管理App可以自动记录跑步时间、计算消耗卡路里、搜寻饮食资料库。这些是单功能App ,确实强大,针对单一需求更加有用。

然而回过头来想,我可不可以在原本已经在使用的笔记本或试算表App中满足记帐需求呢?甚至也满足记录健康与热量的需求?当然可以,或许没那么多强大功能,但满足核心目标一定没问题,例如我之前研究过的方法是:

Evernote 或Google Drive ,就是「万用型」 App ,这些趋近于空白万用手帐的服务,能够让我们在上面自由设计个性化的工作方式与流程,发挥创意就能满足工作生活各种需求。

我喜欢万用型App 的理由包含:

  • 1. 学一个工具就好,减少时间浪费

  • 2. 资料统一,管理容易,方便鸟瞰

  • 3. 手机使用效能与效率提升,工作更专注

  • 4. 反而更简单、更自由,更能个性化

二,万用型App ,帮助我们把人生管理得更专注而简单

针对单一需求来说,「万用型服务」确实不比「单功能工具」那么强大,可是我们的人生不只是在满足单一需求,鸟瞰一下,

人生其实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之下常常会有很多个需求要同时被满足。

如果人生有十个需求,而我必须学会并应用十个强大的工具来满足需求,花费在学习与使用工具的时间上,一定超出人生拥有的时间太多,最后就只能打架、只能放弃,甚至变得混乱而低效率。

那么如果把这十个人生的需求,用一个已经习惯的「万用型App 」来解决呢?

首先的优点就是我

只要精通一种到两种工具

就好(事实上一般人也只能精通两三种工具),而这对我们来说是相对简单且不花时间的。

接着更重要的是

工作与人生的资料应该「统一」

,如果健康、理财、工作、生活需求都用同样的万用型App 管理,那么这些资料就可以随时整合,方便备份,要反省自己的人生计划时,也就能真正建立鸟瞰视野。

当然,如果使用的工具简单而统一,那么无论电脑或手机上的使用效能也会提升,不仅速度快,也省去要打开好几个App 的时间。

最后,

「万用型App 」延伸出来的价值是解放我们的个性与创意

,通常这类万用型App都像白纸一样有很大的自订空间,只要你愿意思考一下,就能设计出符合自己独一无二需求的工作流程,反而比限制在单一功能App上强大的特殊功能设计更自由。

三,举例:我用一个Evernote 取代十个健康、生活、旅游、任务App

你可能会说,电脑玩物上不是也常常介绍各种健康App、 旅行App、 时间管理App 吗?是的,不过对我来说那是为了特殊需求的读者而介绍,或是为了「学习单一功能App 的管理原则」而介绍。

我自己其实都会在学习这些特殊App 的「方法优点」后,回头改进到自己Evernote 的管理方式中,最后全部都用Evernote 这样一个万用型App 来管理所有需求。

所以目前我自己其实在手机或电脑中,只用一个Evernote 来满足下面十种特殊App 的需求:

  • 1. 健身健康:

我直接在Evernote 笔记记录每天的热量与运动量作为反省。虽然记录起来没有用单一App 方便或好看,但我发现这些资料可以跟我的其他生活资料在Evernote 中统一管理。

而且渐渐的不再追求复杂化,反而这样的简单记录可以维持更久。

萬用型 App 優先法則!提升產能,節省時間的工作術_第2张图片
image.png
  • 2. 稍后阅读:

我会把想要稍后阅读的文章剪辑到Evernote 的「收件匣」分类,然后有空时去阅读、整理或删除。

比起使用另外一个稍后阅读App ,因为Evernote 我每天都会打开、都必须打开,所以真的会去阅读这些文章,不会忘记。

  • 3. 记帐理财:

从2013 年开始我自己就不安装额外的记帐App ,用我的特殊笔记方法来记帐:「丢掉记帐软体与App ,转个弯,我养成了记帐的习惯」。

只有后来跟老婆实践了一段时间的Google 云端记帐,但最终还是喜欢回归我的万用型App 。

因为万用型App 通常每天都要打开,他是你原本就需要的最拿手工具,也因此在习惯养成上反而更有利。

  • 4. 旅行规划:

我自己旅行时真的就只需要Google 地图与Evernote 这两个App ,而所有的行程管理或规划,回归笔记绝对可以解决问题:「如何用Evernote规划一次完美旅游?我的20个笔记攻略」。

那些其他的行程规划或整理的App ,虽然整理排程功能更强大,但无法让我随心所欲地整理,更重要的是「旅行资料」会被单一App 限制住,不像Evernote 那样完全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上。

  • 5. 习惯养成:

有时候会有一些针对特殊需求的习惯养成App ,虽然他们可能有很好的计数功能,或是很好的统计分析,但我觉得习惯养成更关键的其实是「看到短期目标的累积成果」(参考:养成好习惯之前,如何建立真的做得到的习惯养成目标?)

所以其实我自己在习惯养成上,全部都用Evernote 来管理,把养成习惯的过程与成果记录到笔记中,看到自己的累积成果,规划自己下一步目标,其实这样就可以很有动力的!

  • 6. 食谱整理:

或者之前我也尝试过一些食谱App ,但后来发现要从收集食谱、研究料理、笔记菜单,到最后延伸到日后学习、分享、应用,其实全部整理到Evernote 上也能满足需求:「做好大人的学习笔记:如何开始建立你的技能系统?」

  • 7. 生活整理:

生活整理有很多层面,可能是名片的无纸化、书柜仓库的索引,而就像我这篇文章所说的:「[年终整理术3] Evernote 家居收纳整理方法一年后心得」,有了最拿手的万用型App ,或许不需要其他App 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 8. 日记、写作:

虽然也有一些细节上更好用的日记或写作App ,但回归资料的统一管理,我还是喜欢就把Evernote 当作我最佳的日记与写作工具:「我如何在Evernote养成每日写作习惯与锻炼写作技巧」。

  • 9. 心智图、图片注解、档案传送:

万用型App 就是当我发生什么小需求时,优先思考看看原本已经拿手的这个服务有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例如我偶尔想要画心智图,虽然我介绍过更多强大的心智图App,但我自己更多时候是直接用Evernote内建手写功能解决需求,因为这样更简单统一。

例如当我出现需要把档案从手机传送到电脑时,或是需要在图片上做注解时,虽然也有特殊App可以满足需求,可是不如直接在惯用的Evernote中操作,这样档案资料不分散,也不用花时间去学一个新工具的用法。(参考:Evernote Windows直接内建图片注记,终于不一定要装Skitch)

  • 10. 时间管理:

我常常介绍很多不同需求的时间管理工具,但我自己其实把所有时间管理需求都用Evernote来满足:「琐碎任务的工作流重整:我如何用Evernote专案管理」。

虽然单一的待办清单App 有更强大的功能,但回归任务与资料之间的连动,和聚焦专注的工作平台等要求上,统一的万用型Evernote 似乎又更好。

四,那些值得推荐的万用型App

那么除了Evernote ,还有哪些工具与服务是「万用型」的呢?

例如 Onenote ,当然就跟Evernote 一样承袭了万用手帐的精神。或是像可以文书编辑与结合各种应用的Google Drive也能发挥万用精神。很多朋友喜爱的Trello结合笔记、布告板与白板特色,其实也带有万用的弹性。

又或者像我之前介绍过的「Google日历不是日历,你没想到的10种活用案例教学」,其实也是用一个大家相对拿手的Google 日历,来取代额外安装课表App、会议App、习惯养成App 与专案管理App 的需求。

我自己的工作方法是集中在Evernote 与Google 服务上,尽可能发挥其万用的特色:

但这就让我可以「减少切换工具的时间」,可以「统一管理不同需求的资料」,而这些服务的弹性足以让我「做出个性化的工作流程设计」

你不一定要跟我使用一样的工具,但我推荐大家想想看有没有你最拿手的工具可以负担「万用型」的应用,然后想办法用统一的工具,带来更大的工作效率!最后,如果想跟着Esor一起研究数位工作效率,欢迎来报名我陆续开设的各种云端工作课程:「电脑玩物的课程讲座资讯」。

  • 1. 学一个工具就好
  • 2. 资料统一,管理容易
  • 3. 手机使用效能与效率提升
  • 4. 反而更简单、更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萬用型 App 優先法則!提升產能,節省時間的工作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