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几曾识干戈?

李煜|几曾识干戈?_第1张图片

文|零露

王国维评价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被后世称为后主的原因,因为他是五代十国中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称后主。做为一个失败的帝王,在文学上却极高成就与造诣。后世人感叹他错生帝王家,可是如果没有从帝王到俘虏这样经历和人生的际遇,他又如何能写出《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做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渊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当宋太祖赵匡胤挥军南下,攻下金陵之时,时为皇帝的他还在恍惚中,几曾识干戈?做了南唐的第三代的国主亦是亡国之君的他,似乎还没回归到帝王的责任,只是垂泪对宫娥。这也是做为君王的他,在后世被诟病的地方。

他是一个背负着原罪的亡国之君,其实也不能怪他。南唐建都江宁,就是现在南京,自古是富饶的繁华地,自他的爷爷李昪建国以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在当时乱世五代十国,使得南唐政治和文化上的稳定和繁荣。

李煜用现在话的就是守成的富三代,自小生活在深宫之中,生活安逸享乐。他的前半生自然玩乐和享受人生,这样人自然不会想到打仗。

被俘之后,一首《虞美人》中提到故国,便让宋太祖对他起了杀心,赐他毒酒一杯,死于牵机药。时年四十二岁,只是因为词中提到故国,犯了政治高手的宋太祖大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能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只是一个单纯的词人。他忘了在亡国之前,派使臣送钱求太祖缓兵之时。宋太祖的回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即便宋太祖明知李煜无复国之心,也容不下他还有的故国之思的念想。

前半生的李煜生活在风花雪之中,那时候他和大小周后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于是人们记住风流倜傥,手提金缕鞋的多情后主。日常生活大概就是写词、听曲和做画极尽奢华的享乐。也正是因为他的帝王的身份,同时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才有机会有将词,从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以至于影响到后世的苏轼等人的词。

对于长深宫,生于富贵李煜,在前半生的词主要追求感观上的淫乐的词,也是真实的情感,文学就是真性情的流露。如《菩萨蛮•花明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在亡国之后,他的词才得到升华,开始担负了人生间最大的苦难感。文学创作就是真实,不再文以载道上的伪善,输了江山,却赢得了文学上的巨大成就。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时光总是太匆匆,被俘后被送到北方汴京(现开封)的日子里,终日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历经繁华之后的寂寥,反而成就他在词做上成就。他的词不仅写了他自己愁,也写出普通人在生命不如意时候愁,感动了当时人也感动了后世人。几曾识干戈的李煜或许不懂政治战争,却用他的词,征服了北宋的人民,使得他的词作当时传唱于北宋汴京,也推动词到宋之后变成主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煜|几曾识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