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艺术

声音的艺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艺术人文频道看到乔榛老师的访谈。七十多岁依然神采奕奕,熟悉的声音洪亮又富有磁性,娓娓叙述着他的配音生涯。

我们这代人很幸运,见证过译制片的黄金时代。以前外国电影都是翻译配音的。有许多配音艺术家的声音都耳熟能详。乔榛老师的声音磁性,唯美,辨识度很高,无疑是很受欢迎的男主角。

他配的《魂断蓝桥》《叶塞尼娅》《美人计》《生死恋》《安娜·卡列尼娜》《寅次郎的故事》《追捕》《苔丝》《国家利益》等二百多部译制片都是经典佳作。多次荣获优秀译制片奖项。

在电影里,乔榛老师的声音总是与英俊正直的男主角联系在一起。配这类人物老师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的。不过,为了突破自己声音的角色特征,他也做了许多不一样的尝试。

在配《寅次郎的故事》期间,他反复揣摩人物的性格。发现他是一个直线条,喜剧化的小人物,这些都是他不熟悉的特质。为了配好角色,他在生活中模仿寅次郎的直线思维,以期在配音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主人公的性格。这个人物配得很成功。憨厚,喜感的小人物在银屏上生动富有亲和力。充分发挥出老师驾驭人物个性的能力。

还喜欢他配的《斯巴达克斯》,主人公声音内敛深沉,霸气逼人。很好体现了老师声音的丰富层面。还有《廓桥遗梦》里那个的苍凉和孤独的摄影师,声音有些沙哑,不过很有磁性,沉着中透出的炽热和复杂的情感,让观众在这个悲伤的故事中,体会到男主人公的深情。

在译制片黄金的时代,乔榛老师虽然是躲在人物背后的声音。但他也是我们观众眼中的明星。最令人钦佩的是,今年已76岁的乔榛老师,得过四次癌症,七次于死神擦身而过。但他至今还积极活跃在全国各地。这无疑是个奇迹。

1985年,乔榛老师刚被任命为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厂长的第二年,就被确诊患上了泌尿系统恶性肿瘤,那一年,他才四十多岁。老师回忆,那时他也非常痛苦,并且做了最坏的打算:趁着还没死,争取再多配几部电影。

在医生尽力为他治疗的日子里,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当时一位著名的泌尿科大夫为乔榛老师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恢复很好。原本以为离死不远的老师居然奇迹般的康复了。

但到了1999年老师的癌症复发,2001年发现骨转移,2009年患上又脑阻病,2010年突发心梗。前后七次命悬一线,多次逃出“鬼门关”的老师,并没有被打垮,而是浑身散发着生命的热量。至今他一直到处参加公益活动。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他说希望自己的有生之年多可以发挥一点力量。

老师说他康复的秘诀就是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一个人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努力过了,应该说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生死问题上他也毫不讳言,“我不能靠自己的意志去控制自己的生死,老天让你得这个病,让你活多久就活多久。所以我得趁着自己活着的时候多发挥一点余热。”

老师还感言“我很庆幸,我所从事的是自己酷爱的语言艺术。从事这个艺术创作,就是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去体现我所要呈现的内涵,说出自己心里的话来。只有用真诚的心去对待创作,你才能有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东西。”

听他的采访,真的很感动。无论是艺术生命,还是真实人生,他都是一位了不起的,真正的艺术家。老师不仅有强大的内心,还有利他的善心。这些都让他过得充实,有价值。

我们很难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在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身上,有我们现在缺乏的理想主义,认真务实和兢兢业业。这些都是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祝福乔榛老师健康长寿,平安快乐!

声音的艺术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声音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