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之治国学的方法

接上——治国学的方法

一,由材料到系统性思维

1.熏习

治国学,首先要熟悉材料。但是这个所谓的熟悉,并不是有目的性的去找什么课程或类别,而是来自每天生活上的各种接触,和我们常说的耳濡目染变不多。

难道说我的不知所谓也是耳濡目染的?

2.分章断句

分章断句,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我们读古文的时候,就常常需要正确的断句,来判断这句话所表达的意义。断错了,很可能理解就错了。

3.知类通达

类是指物以类聚,同类的书有其相似的宗旨和主题。知类通达,首先要分析那些书是属于同一类的,然后再学会融会贯通,让思维系统化。

这个是我所需要的,不过还需努力执行才好。有时候,知道是一回事,不去做,不去尝试,懂得再多也是白搭。

二,由方法到方法意识

1.方法与工具

书中说,研究国学之人的毛病,通常不是读书太少,知识积累不够;是读了太多书,不知道如何消化这些知识。

其实文献本身就是一套方法:利用目录知识,辨别学术真伪,考察其渊源,更可以把不同的书籍分类,整理成一个知识体系,把材料变成系统性的思维。

方法是是根据自己想干什么而发现来的。我们炒菜会用锅铲而不用汤勺,研究诗词歌赋的时候也就别找天文地理的工具了。

2.方法与思维

方法本身其实就是思维,我们不能把方法孤立起来去看待。一种方法是可以代表一种思维体系或者学说的。

方法与方法的不同,常常提现这思维体系的差异,因此不能随意拼接组合。而对方法本身,方法如何使用,方法的功能,方法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就是方法论的问题了。

第一点跳过,到这里有没有觉得长知识呢?反正我重读到这里的时候,懂了一些东西,不过只是皮毛,至少我所想问的思维与方法,在这里有了答案。

3.方法和方法论

方法与方法论是两个层面的事。方法指我们运用什么办法去解决问题,方法论则是对我们运用方法这件事的前思后考。

举个例子,以地域特性来论述文学,比如以藏族地区的特点来论述藏文化的这种方法,虽然已经广泛为人们所使用,但如何说明论证一个区域的地理范围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的覆盖范围,并不容易。但是如果我们想用这种方法去做,就必须去立论说明,这种思考即是方法论。

4.法与活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一件事的时候,除了要知道应该怎么做,刚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了解期间的含义,避免以讹传讹。国学也是如此,除了要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不能读死书。

活学活用,才是硬道理。

到这里第一章的学习全部完成。有没有学到什么呢?

我很奇怪在自己大脑如此混乱的情况下,我居然把第一章自己认为有用的,或者说我不摘抄下来,日后翻看笔记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说了个啥,居然一字不拉的写完了。虽然分了几次。

我知道了,原来我所想要找的能使自己迅速冷静下来的方法,其实就是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

会不会觉得可笑,想笑就笑吧!反正我也看不见。就像一个刚入校门的孩子,充满的未知跟新奇,当然还有自己的无知。

一度认为承认自己不懂,不会,是一件特别没有面子的跟伤害自尊的事。

事实上,大家除了关心自己对自己有利的,或者对自己有帮助的,谁又会去注意我。所以是我想多了。

其实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知道了自己不懂不会,你还不去努力学习,那么不能怨怪别人连一个白眼都不给你。

知道了自己不懂不会,并努力的去改变,或许有一天,我们还能跟自己崇拜的人说上话,得到指点,甚至成为好友也不一定呢?

梦里不知身是客!

词组不成句,无法连接。那就一起学习吧!

无戒写作训练营四期  第十六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学入门》之治国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