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到底谁是英雄?—再读三国

三国时代各路豪杰辈出,特别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有: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曹操、司马懿、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郭嘉、赵云、袁绍、袁术、孙坚、孙策……数不胜数。那么,称得上英雄的究竟是公忠体国的文臣还是舍死忘生的武士?亦或二者皆备?如何评价他们的历史价值?

煮酒论英雄,到底谁是英雄?—再读三国_第1张图片
三国

“三国”是指?

你肯定会说,当然就是魏、蜀、吴这三国。可实际上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里所讲的“三国”并非一开始就讲魏、蜀、吴三国是如何争抢地盘,而是指从东汉末年起到天下三分的这段时期。历史上称之为三国时代。东汉末年为何会如此动荡不安?其根源是灵帝宠信十常侍,因此而政治紊乱,引起黄巾的造反。因黄巾的造反,而引起刘备和孙坚的起兵。又因灵帝死后,少帝即位,国舅何进要诛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进京。因董卓的进京,而引起废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绍、曹操等纷纷起兵讨卓,天下就从此分裂了。这就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统治了中国近400年的汉代王朝就此进入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

改变历史的三场战役

三国中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光从人物对历史的演变过程的影响这个层面进行分析,不免太过于拘泥于个人的感情和偏好且受当时形势影响,运气又占了很大比重。故而此文只谈在三国时期,改变历史的三场战役谈起。

【战役一,官渡之战】

煮酒论英雄,到底谁是英雄?—再读三国_第2张图片
官渡之战

这里不对官渡之战的过程做赘述,只从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胜与袁绍的败其背后的原因来分析。曹操能以弱胜强、以少敌多主要是由于曹操深谙兵法,能够唯才是举且决策时雷厉风行,(说曹操,曹操到,不雷厉风行恐怕做不到这一点)治兵有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举是上合天意下符民心的事情。自古得天道与民道者,便是大顺势,此其一;其二,迎来天子可以号令天下英雄,这是大策略;其三,在汉室衰败的时候,迎回天子重振社稷,这是大功德。让自己的一统中原的行动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名正言顺,也能通过此拉拢各大没有太大野心的诸侯。毕竟汉朝统治了400多年,人们在内心深处还是会觉得自己是汉朝子民,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对曹操的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2)为了兴复汉室,曹操散家财起兵讨董卓,攻击黄巾军,收编30万黄巾军,为自己成就大业奠定基础。奉行精兵政策也使得他的军队作战实力大增。

3)军队开跋,粮草必不可少,为此曹操募民屯田,既解决了军队的粮饷问题,又安抚了民心,让人民能够获益。从而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4)光有粮食还不够,还需要武器装备和充裕的资金,在他管辖的地域实施了盐铁专卖,收取税收扩充收入。

5)广纳群言、唯才是举。曹操虽然多疑但并不刚愎自用,能听取和采纳谋士意见。因此也吸引了很多能人志士弃主投奔。

相反,袁绍虽是出自四世三公的豪门望族,士族阶层的领袖。但由于他骄傲轻敌、志大才疏,性迟而多疑,无威严,无分工,外表强大但胆子却小,估计平时养尊处优惯了,平时也不去专研兵法,最关键的是是,关键时刻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于是兵败如山倒,结束了袁氏父子的统治。把中国北方拱手让给曹操,为魏伐蜀灭吴扫平了道路。

【战役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史事的关键。孙权联合刘备一起抵抗曹操的从荆州沿江而下的进攻。倘使当时没有这一战,或者虽有这一战而曹操又胜了,天下就成为统一之局而不会三分了。所以这一战,实在是当时分裂和统一的关键。在《三国演义》里描写赤壁之战的前后总总大家并不陌生,如我们今天知道的什么舌战群儒、诸葛设坛借东风、草船借箭,都是没有的事。为了让曹操相信黄盖叛变孙权的真实性,又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似乎所有的天时地利都被孙刘联军全占去了。官渡之战是曹操以小胜多,打败了袁绍。而赤壁之战却是一次大扭转。曹操的号称20万大军不敌孙权和刘备加在一起的5万大军。可见军队人数之悬殊非战役致胜之根本。可实际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也只投入了8万大军。赤壁这一仗打完之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家把荆州分了,同时南北分裂的形势已成。但,三国鼎立的态势还没有形成,刘备尚无地盘可以占据于是向湖南境内发展,为日后刘备占据益州创造了条件。

煮酒论英雄,到底谁是英雄?—再读三国_第3张图片
赤壁之战

【战役三,夷陵之战】

此战《三国演义》是说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后被孙权的伏兵击杀,刘备念及桃园结义的兄弟之情,为了替关羽报仇而发兵南下,想要一举夺回荆州。可这与史实不符。小说终归是小说,有些虚构的成分在里面也很正常。正如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中所讲,据此看来,可见历史上所传的情节,多非其真,读书的人不可不自出手眼了。而从这次战役的双方力量对比来看,其实不分伯仲,相差无几。刘备虽有诸葛亮及大臣们的劝阻,可他还是决定伐吴。孙权在用人上面也很有一套。只要看他赤壁战时任用周瑜,袭取荆州时任用吕蒙,猇亭战时任用陆逊,就可知道了。猇亭之战,陆逊用火烧连营的方法,使得刘备损失惨重。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这既是刘备最大的军事失误,也是陆逊军事谋略的重要体现。

煮酒论英雄,到底谁是英雄?—再读三国_第4张图片
夷陵之战

经次三大战役,魏、蜀、吴巩固和稳定了自己的地盘,自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又延续了一段时间。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借着曹操的嘴说出来的,也就是著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当时,曹操和刘备在背后八卦天下英雄,普通的英雄一两句话就打发了。唯独对袁绍,曹操花了四句半。

哪四句半?

“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袁绍在曹操来看非英雄,可何为真英雄?答案不问自明。

煮酒论英雄,到底谁是英雄?—再读三国_第5张图片
三国英雄


2018暑期来临,儿子学校老师布置了暑期需读15本书,并且要求读完一本需写一篇读后感。为了鼓励他读完,同时约定他读完一本,写好读后感之后,就将读完的这本书传递给我,同样我也要读完后写一篇读后感。这样无形中将暑假作业变得更加有趣,好玩,也让彼此监督各自的完成状况。我会读完一本后就问他要下一本,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机制和读书的氛围。这是15本书中的第14本《三国演义》

完成进度:14/15= 93%

你可能感兴趣的:(煮酒论英雄,到底谁是英雄?—再读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