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计划是在2周前写这篇文章的,因为那天刚上班,二宝的妈妈群一个妈妈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她女儿被纽约大学录取了”,之前在港独分子闹的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她说带女儿去考SAT,第二次是说要去泰国再考一次提高一下分数,增加录取几率,我当时只是默默的感叹:好有钱。第三次就是那个好消息了,然后群里一上午都在讨论牛娃养成的秘诀。
为了弥补我的无知,百度了一下“纽约大学”: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截至2018年10月,校友中拥有37位诺贝尔奖得主(全球第18),超过30名普利策奖得主,30余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19名美国科学院勋章得主。一眼扫到这一段,惊叹之余默默关掉网页。
那天刚好是新的一周,恰好这个素材可以用作文章,但是当真正构思的时候却发现有观点没论据的尴尬,作为一个85后,我的上学年代平淡普通,没有遇到传奇同学;作为一个二胎妈妈,大宝尚且处在幼儿园小班,没有经验足够支撑自己,所以就此搁笔。
1.
上周末难得二宝睡觉时间,带大宝去楼上跟他同一天出生的小伙伴去玩,两个几个月没见面的妈妈聊的自然全是娃的吃喝玩学。然后聊完,我只一句感慨:人比人气死人。
小伙伴是女孩,今年9月份报的英语辅导班,去的时候几乎没任何基础,不到4个月其由于很强的学习能力老师让跳级,我看过她去上体验课的视频,那叫一个震撼,声音又大又自信,最重要的是“everyone”三音节的词她发音很准确,第一次就可以说一整段话,一个新词汇,她最多听三遍就可以完全记住。
想想我们家从小抱着的时候,颜色,数量啊,水果常见的单词天天耳边叨叨,一个“milk”从老大说到老二,到现在一问牛奶怎么说,很干脆的不知道,当妈的肺都能气炸。
小伙伴英语读数字可以数到50,我们数字数不到20;小伙伴10以内的加法都做的很好了,我娃连数字2都不认识。
更别说邻居家小一岁的妹妹,每天自己打开电脑学英语,一次在我们家随便拿到一本书,看到上面的汉字“小学入学准备”,顺畅的读出来的时候,我只能心理安慰:那都是全职妈妈的功劳,我上班给娃的时间太少。
2
当我常常用人生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安慰自己的时候,当我用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调整自己心态的时候,在某一天突然意识到:虽然读书读到顶级如哈佛博士的工作能力不一定比本科生好,读书读的不好的后来成功的也不少,但是观察我们的周围,大部分没有读书的人每个月无双休加班熬夜在工厂只能拿三五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无法保持佛系。我不是说读书出来月收入是不读书几倍的人,一定会有多幸福,只是说他们的视野会更开阔,他们的生活会更自由。
当我写完上一段最后一句时,发现自己的俗气如此赤裸裸的在纯白的文字里显露无疑。就如同以前在学校找男朋友的原则是不管有没有钱,只要人好上进就可以,现在每次对那些处在这个阶段的同事说完原则后,一定要苦口婆心补充一句“最好家庭要富裕的。”
我自认为达不到新时代女性的独立,所以俗的一切要以物质为基础。而从心理学来讲,人类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焦虑与期盼,不管是羞耻心,还是因为恐惧,皆需要物质支撑。
羞耻是内心根源于孩子出去代表的是自己,孩子做的不好,代表自己没有能力教育好,怕被别人看不起,而教育在如今浮躁的社会是最昂贵的资源;
恐惧源于死亡(不能生存),即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生活的担忧,都是以物质多少来衡量的。但好多时候,这种恐惧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威胁。
3.
我不知道其他孩子如何,只是好奇是什么原因让我视线范围的2个女孩都如此优秀。虽然我相信女孩的语言发育早,男孩也有他的优势,但是,作为一个本身就焦虑症的我,不可能不焦虑,哪怕过2天会淡忘,在当天肯定会发作。
当我逼着娃大中午读购买的在线英语,就一个单词,别说发音,如果不及时给他听原音,完全记不住刚才听了什么,那一刻我实在忍不住的吼“听了这么三年了,我说了无数次的单词为什么都读不出来?”娃啃着苹果委屈地说“我就是记不住”,“为什么皙皙三遍就可以记住,你就不行?”想到以后辅导作业的艰辛,无语狂躁的妈继续吼,“妈妈,你可不可以不用这么大声说话”,好吧,当妈的完全被打败了。
纽约大学那个话题,那天聊了一上午,当事人估计忙,偶尔说一两句谦虚话,基本都是大家在聊,围绕着养娃秘诀,有人举朋友家牛娃的例子,有人说亲戚家的牛娃,也有人在说自家的渣渣,似乎牛娃都不用管,就很牛,不管怎么说,牛逼的娃背后都有一个牛逼的爸妈,至于怎么牛,各有千秋,唯一相同的是都有一个牛娃。
我只记得那天当事人接了上面一个妈妈的话—“学习要看娃的态度”,同样一句话由有成功经历的人说出来就是宝贵的经验,所以我一直在思索:这个态度如何理解和体现。在我们那个年代,父母从小灌输:好好学习,不然以后回来种地,听多了,便融进了自己的血液,等到大一点,我便知道,我要好好学习为父母争光。似乎读书为了光门耀祖就是这样一辈辈传下来的。
所以我一直努力很努力的学,不是为了耀祖,因为不知这个东西与我何干,只想让辛苦付出的父母扬眉吐气。
可我不知道作为新新一代的花朵,这个学习态度会是什么。直到有一天,跟一个朋友聊天,说起她上一年级的女儿班上有一个同学,一次约着玩,就一个半小时,玩前在上舞蹈课,玩后去上篮球课,文化课艺术课体育课样样精通,她妈觉得上太课多累不用报那么多,她给她妈说“你想让我输在起跑线上吗?”,平时她爸爸只负责出差挣钱,她妈妈只负责拿钱,从没管过。
我似乎明白了态度的体现,学习本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她却乐于主动去学,这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秘诀。至于她这个态度从何而来,不得而知。或许父母的不管才是最有效的管。
4
那天聊天,大家提的最多的是天分遗传的因素,似乎一提到这个,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
之前听过国际脑科学专家洪兰老师的课,她举了大量的科学例子证明人的大脑是随着环境的需求来改变的。
譬如,让一个没有练过抛球的人每天练习直到球不掉下来一个月,去看他的运动皮质区,比没有练之前亮,然后三个月不去摸这个球去照,明显比上次弱一些,但还是比没练时好,这也证明好多我们学过的知识会忘记,但当再次用到时还是会比第一次学的快。
譬如,一个有阅读障碍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可以阅读,通过脑电波发现控制阅读右脑的功能转移到了左脑。
等等的例子只为了证明,当你有一个主动学习的欲望时,你的大脑也会帮你实现,所以无所谓谁笨谁聪明。而这或许就是上面提到的学习态度。
同时,你也要不断去挖掘孩子的兴趣,她只有喜欢才会易学会,只有找对了位置,让孩子的能力发挥出来,就会变成天赋。
所以,通过别人的理论加之别人的经验个人总结:娃要学的好,首先要有积极的态度,即主动学习和自身的努力,便是别人家的娃。如果有浓厚的兴趣,更能妙笔生花,配合前面两个,便是别人无法企及的天赋。
而从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经常处在负面消极的环境,同样这些信息也会被大脑吸收,然后孩子真的就会越来越朝着这些不好的方向发展。英国的一句谚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说的就是这个。父母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而要不断鼓励他的优势,因为当你走入社会,是用你的长处而不是短处跟别人竞争。
所以,被积极鼓励的孩子一般都不会太差,即使你的孩子再让你失望,你也要相信他终有一个自己的特色,发现他的优势。
如爱因斯坦所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认定自己是个笨蛋。
5
那天群里有个妈妈说“我娃上二年级了,心态贼好,没有一点压力,每天晚上乐呵呵写完作业十点多,悠哉悠哉整理好书包,哼着歌屁颠屁颠的去睡觉”,在满是焦虑压力的语言中,那个孩子如一股清泉,让大家感受到了无比的轻松。
于我,这种状态似乎比娃考上纽约大学更让我羡慕,或许这是我一直追求的东西。也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心怀当下,感受当下。因为所有最宝贵的东西都不是追求来的,而是感悟出来的。
按照正常的逻辑,我的文章应该就此完美结尾,写出来的东西是要传播积极能量的。
但是,我的脑袋又多思维了一步,如果那个孩子是我的娃,我能接受他的这个状态吗?我还会这么羡慕吗?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