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接吻会怀孕吗?”,于移动医疗摸爬滚打近两年,每天除了回答各种医学专业问题,像这种“接吻会怀孕吗”+“发烧会把孩子脑袋烧坏吗”+“打了狂犬疫苗会影响性生活质量吗”等诸如此类问题,也是让人应接不暇,哭笑不得。
然而,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什么呢?
我觉得首先是一种隔着电脑屏幕的信任,其次是医学相关知识的缺失,最后是人的恐惧本性使然。
一 隔着电脑屏幕的信任
试想一下,当你满抱希望地网上预约挂号,然后去医院排上半天队,见到门诊医生不到三分钟,说了不到两句话,就把病给看完了。
也许你看完了医生还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什么原因得的病,该怎样治疗?那你还有时间跟医生废话:医生,接吻会怀孕吗?
当然不会。一来没时间,二来没这个胆量。
是的,这就是目前线下医院看病的现状: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效率低;病情解释不到位,病人医从性低。更有很多因排队耗时和沟通瓶颈冲突引发的医闹事件,让人寒心不已。
当然,线下看病难的因素实在太多,牵涉太多,这里不展开阐述。看病难,病人不容易,其实门诊医生也不容易。你想,一个上午看六七十个病人,哪有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不少医生都该憋出内伤了吧。
于是,为了弥补这种线下看病难+病情解释不到位+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医疗环境缺陷,移动医疗应运而生。
那么,移动医疗是什么呢?
移动医疗的使命是:打造中国一站式医疗健康生态系统。让每家拥有一个家庭医生+让每人拥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让每人拥有一份健康管理计划,是移动医疗三大愿景。
举个例子来理解:
当你头晕正愁着去医院挂哪个科的时候,可以先通过手机app咨询线上医生,线上医生通过简单问诊,收集信息,给出初步诊断,然后建议你具体到哪个科挂号、完善什么样的检查,最终明确诊断,同时教会你一些头晕的紧急处理方法。
当你去医院做了相关检查,可以把报告上传给线上医生解读分析,同时线上医生会根据现有的诊断,为你量身定做一份治疗和健康管理计划。而每一次的健康咨询过程都会以电子档形式很好的保存,从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电子健康档案。
如果是一些小毛小病,比如说发烧感冒拉肚子,甚至可以做到足不出户,线上咨询后送药上门,轻轻松松把病给看好了。
可见,移动医疗和线下三甲医院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线下看病难,效率低+病情解释不到位,病人医从性差等问题。
所以,当一部分用户真真切切体验到移动医疗带来的便利同时,对移动医疗持信任支持的态度,隔着屏幕,用户跟医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也说出了很多平时在线下医院看病不敢说出的疑惑,比如前面提到的问题:医生,接吻会怀孕吗?
这种隔着电脑屏幕的发声,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隔着电脑屏幕,个人部分信息会被隐去,消除了用户的很多顾虑。另一方面,我想也确实是医患间诠释信任的一种方式。改善医患关系,也许移动医疗会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 医学相关知识的缺失
接吻会怀孕吗”+“发烧会把孩子脑袋烧坏吗”+“打了狂犬疫苗会影响性生活质量吗”等诸如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也许更是揭示了目前国内国民医学相关知识的缺失。
特别是我们的性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
在妇产科,月经不调+意外怀孕+人流后继发不孕者,是每天咨询用户的三大主力军。
未成年人意外怀孕,稚嫩的子宫裸露在冰冷的人流手术器械下,手术室出来后,一场青涩的爱情之花也随之凋零。这早已是家常便饭。哺乳期意外怀孕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更有甚者,不知道怀了前男友还是老公的孩子?
也有不少性生活不协调者,硬生生的把性生活当做一种造人工具和继承家族血脉的任务(当然,我这个未入坑的人还没有发言权)。
关于避孕的方法,关于性的知识,是我们不教吗?
是的,我们从来没有被正式教育过。家庭没有教,学校没有教,而绝大多数的我们,也从来没有想过从书本上被教会。
儿科方面,情况亦不容乐观。每天上来咨询发烧会不会把孩子脑袋烧坏的就占三分之一。像多动症+学习障碍等问题的也不少。
产后焦虑+产后抑郁,非常理解。但是,焦虑的妈妈一定教不出健康的孩子,而且焦虑的父母一定有原因。
育儿前你先育己了吗?
应该没有。
要知道,科学育儿不是儿科医生的专利,而是每位准父母的必修课。这门课的成绩不要求你拿80分,那至少得拿个65分。
当然,育儿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时候是理论基础加实战经验总结的精华。然而,绝大多数的我们不就正缺了这主动学习,改变认知的觉悟吗?
三 人性内心深处的恐惧
我想,前面提到的两点,归根结底还是人性内心深处的恐惧使然。
因为恐惧我们心中的疑惑,所以我们急着找一个倾诉对象,想方设法想得到答案。因为对相关知识的欠缺,因为无知,所以我们恐惧。
忘了哪位名人说过:恐惧,是万恶之源。
我想,确实是这样的。
别说那些目前处于困惑,急需医生帮助的病人。回归到我们自己本身,即使我们平日身体健康+腰缠万贯+学富五车,我们也貌似逃离不了心中恐惧的魔咒。
是的,恐惧,是真实的人性。而焦虑是恐惧衍生出来的代名词。
如果你现在身体健康,那么你会焦虑,你会恐惧哪一天突然生一场大病?
如果你现在腰缠万贯,那么你也会焦虑,你也会恐惧自己会不会被绑架勒索?
如果你现在学富五车,那么你还是会焦虑,你会恐惧自己怎么知识越学越不够用?
瞥见人性深处的恐惧,这是我在移动医疗近两年时间里最意外的收获。而这意外的收获引发的思考也一发不可收拾。
我开始思考,如果恐惧是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应对恐惧,或者更贴切的说,尽量减少恐惧带给机体本身的创伤呢?
如果你被曾狗咬过而开始怕狗,那么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这辈子都不要见到狗,或者见到狗以后马上远远躲开。另一种方法是,学着去亲近狗,去看看狗这东西到底长什么样,是不是真的如想象中那么可怕。
我想,克服恐惧的方法亦如此。隔离或者直面恐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隔离恐惧不代表着消极,这也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隔离与直面恐惧两种方法,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只是看对你而言,哪一种方法更适合?
当然,很多时候隔离恐惧是直面恐惧的前奏。也有部分人直接跨过隔离恐惧这一步,直接进入到直面恐惧。这时,当你徐徐掀开心中恐惧的面纱,找到恐惧的根源,也许恐惧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
总结
1 由移动医疗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瞥见人内心深处的恐惧。
2 应对恐惧两大武器:隔离恐惧与直面恐惧。
3 你目前的工作并不是枯燥无味,用心挖掘,一定会有意外收获。
文婷姐姐
2017年12月7号 于广州